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

【數位時代Podcast】專講科技創新與轉型成長,將複雜的數位技術翻譯為新商業機會,讓轉型決策、資源配置有最前端的觀點與策略思考! 為你說數位、訪專家、談實戰。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數位關鍵字212.凌晨 4 點的革命!醫師用 AI 寫程式改變醫療現場 ft. 林協霆 Lizard

    28 分鐘前

    數位關鍵字212.凌晨 4 點的革命!醫師用 AI 寫程式改變醫療現場 ft. 林協霆 Lizard

    到了 2025 年,AI 已經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從辦公室的文書處理到創意產業的內容生成,幾乎每個領域都在重新思考工作流程。在醫療這個高度專業、甚至攸關生命的領域,AI 的導入卻格外謹慎,也格外值得關注。當 ChatGPT 可以開始回答複雜的醫療問題、當 Claude 可以閱讀並分析病歷、當程式碼可以用自然語言來撰寫,醫療現場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 James 邀請台北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腫瘤內科部專研醫師林協霆 Lizard,分享他如何從凌晨 4 點手動整理資料的痛苦中,透過自學程式與 AI 工具,不僅改變自己的工作流程,更在醫院擔任起 PM 角色,成為醫療與資訊部門之間的重要橋樑。 聽完這集你可以學到: 1.從零開始的程式學習之路:醫師如何找到學習動機 林醫師分享,學程式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確、勢在必得的決心去解決問題。他在心臟內科重症加護病房輪訓時,每天凌晨 4 點必須從寒冷的加護病房中醒來,把每個病人的最新抽血資料人工散打進 Word 檔案。這個痛點成為他學習程式的強大動機,即使當時只有看完 Learn Python the Hard Way 的基礎,他仍硬著頭皮在沒有 ChatGPT 的年代,花了兩個禮拜完成自動化系統,徹底改變了這個工作流程。 2.AI 輔助臨床研究:10 分鐘完成過去 2-3 週的工作 林醫師展示了 AI 如何革命性地改變臨床研究流程。過去做統計分析,從收集資料、選擇統計方法到產出結果,可能需要 2-3 週時間。現在他直接把原始資料貼給 AI,AI 不僅能理解資料結構,還會主動建議適合的統計方法,例如建議使用 Kaplan-Meier 存活分析或傾向匹配性分析(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只需要一個中午休息的 10 分鐘,就能快速看出資料是否有研究價值,獲得初步結果再決定方向。 3.Vibe Coding 工具的演進:從 ChatGPT 到 Claude Code 從 2022 年 12 月 ChatGPT 推出開始,林醫師就知道可以用它來解釋 bug、幫助寫程式。早期還需要大量複製貼上(copy and paste),但隨著工具演進,從 Cursor、Windsurf 到 Claude Code,程式開發門檻越來越低。Claude Code 特別友善,只需要給一個指令就會自己跑程式、自己 debug、自己寫成報告,讓完全沒有程式經驗的醫師也能在短期內學會操作,大大降低臨床繁瑣業務的負擔。 4.醫師擔任 PM 角色:破解醫療與資訊部門的溝通鴻溝 醫療資訊部普遍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最大問題是醫療人員不懂得如何描述需求,資訊人員聽到後又不知道要做什麼,導致做出來的工具往往不符合期待。林醫師加入醫院資訊部後,能夠自己刻出 UI 介面,讓大家看到具體需求,再由資訊同仁串接資料流。他在 GitLab 上直接修改程式碼、在沙盒測試環境中開發,把開發與維運分得清楚,讓資訊人員能專注在維護系統這件更重要的事情上。 5.病患也用 AI 查資料:醫病關係的新變化 林醫師分享了一個案例:病人聽完治療計畫後說「你講的跟 ChatGPT 講的一樣」。他認為這反而能節省時間,因為門診時間有限,無法向病人解釋所有細節,例如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如何緩解等。如果病人能用正確的關鍵字查詢,ChatGPT 給出的內容基本不會太離譜。但他也會看病人的教育程度,如果病人查的是「能量」、「斷食」等偽科學內容,就會在現場糾正想法。 6.AI 時代的醫學教育反思:從背誦到批判思考 GPT-4 在美國醫師執照考試(USMLE)中有 90% 以上正確率,這引發林醫師對醫學教育的深刻反思。他認為醫學教育常常要求學生背太多,但思考為什麼要背這些東西的時間太少。當 AI 可以立刻查到某個基因在某個癌症的表現率是 35%,這種數字還值不值得成為考點?應試教育所篩選出來的背誦能力,在 AI 時代可能變成不重要的能力。真正重要的是溝通能力、批判思考能力,以及理解醫學不只是科學,更是經濟、政治、社會多重因素建構的知識體系。 7.醫師角色的轉變:從「小斧頭」到「大劍」 林醫師用《刀劍神域》的比喻說明醫師角色的轉變。過去醫師就像被賦予天職,只能用小斧頭在自己的專科領域深耕。但 AI 的出現等於給了醫師一把大劍,可以在數秒內分析影像、快速提出鑑別診斷、搜尋文獻、生成病歷摘要。他舉例說,值班時遇到腸胃道出血這種不熟悉的情況,把資料丟給 ChatGPT 深度搜尋,立刻能找到最新文獻和建議,讓病人當下得到適合的治療,隔天再請專科醫師確認。這讓醫師有機會跨越專科限制。 節目中所提的: 「更好的健保雲端 2.0」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 https://pse.is/8aplqc 李坤峰醫師部落格「後山腰子科醫師」介紹文章》 https://kunfengleemd.blogspot.com/2025/01/NHIcloudanalyzer.html // 𝗠𝗘𝗘𝗧 𝗧𝗔𝗜𝗣𝗘𝗜 創新創業嘉年華  ⎞𝘿𝙖𝙣𝙘𝙞𝙣𝙜 𝙬𝙞𝙩𝙝 𝘼𝙄 .ᐟ ⭓*⎛ 𝟭𝟭.𝟮𝟬-𝟭𝟭.𝟮𝟮 花博爭艷館 ▍一年一度盛會,只有3天 免費入場,報名索票👉🏻https://pse.is/8ap4xx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9 分鐘
  2. 2 天前

    EP260. 聽讀説寫AI都能代勞,40年台大名師認為哪三件事你我更該做好? ft.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前院長廖咸浩

    台大至今僅有五位教授服務超過40年,來自人文社會專業的廖咸浩是其中之一。本身寫詩寫文章、教西洋文學和科技人文學多年,也曾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他在史丹佛大學取得文學博士學位,親身見證矽谷在1980年代的變化,目睹台灣工程師在當地創業的多個故事。 雖然有深厚外語和文學底子,但廖咸浩強烈反對小孩子過早學外語,特別是在十歲以下。他認為應學好母語,並以此培養閱讀、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到一定程度後,再學其他語言才好吸收;在母語能力不足下學外語會導致都學不好。 尤其進入AI時代後,翻譯變得容易,不同語言間的轉換機器可以做的更好,但是文字作品中要表達的情緒和意念,卻需要透過大量閱讀而理解,而這個能力更廣意説就是創造力,具體就是講故事的能力。 跟隨而來的,是對故事理解而產生的共感能力,這是人所獨有而稀缺的。AI可以透過演算法設為討好用戶,但這不是共感。另一方面,AI不只討好用戶,更會根據使用偏好專推同類型內容,造成同溫層和資訊繭房現象嚴重;要打破這些,需要用戶回到線下實體溝通社交,回歸人是社會動物的一面予以平衡。 🤩歡迎訂閱數位時代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bnext_official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小時 8 分鐘
  3. 東京在線EP21_ 福岡特輯|泰科動力用靈活的客製化技術獲得日本市場青睞 ft. 泰科動力 業務經理 Connie

    4 天前

    東京在線EP21_ 福岡特輯|泰科動力用靈活的客製化技術獲得日本市場青睞 ft. 泰科動力 業務經理 Connie

    本集《東京在線》邀請到 Connie,泰科動力(Techman Dynamics)業務經理。這家台灣新創專注於倉儲自動化,結合自主移動機器人(AMR)與自研模組化系統,提供整合硬體、軟體與現場導入的完整解決方案。節目錄製於日本福岡 Lantech 展會現場,Connie 分享團隊如何以靈活的客製化能力,成功打入競爭激烈的日本市場。 自 2022 年起布局日本,泰科動力以「客製化」為突破口,鎖定勞動力短缺帶來的自動化需求。Connie 分享團隊如何透過自研的「魔術方塊式倉儲系統 Nxional」與「衛星艙(Satellite Warehouse)」概念,打造高達 90% 的空間利用率,滿足日本市場對即時配送的高標準。她也談到日本企業文化中對細節的極致要求,以及團隊如何以「積極+耐心」策略,逐步建立信任與合作基礎,實現在地化經營。 |本集重點| ✅ 台灣物流機器人如何打入日本市場 ✅ 「衛星艙」概念:以小型自動倉儲重構物流網絡 ✅ 日本企業文化中的高細節驗收與長期溝通 ✅ 客製化成為新創進入日商體系的關鍵 ✅ 海外新創在日本市場的經營策略與心法 - 主持人:Ko桑(柯誠) 本集來賓:Connie — 泰科動力(Techman Dynamics)業務經理 了解更多Meet Global 👉🏼 https://pse.is/7rqvqs 📍鏈結東京產業動態,關注Startup Island TAIWAN Tokyo Hub:https://tokyo.startupisland.tw/ 🎬 Production Team:Meet 創業小聚 🎧 Editing and Post-Production:聲歷其境 All Around You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7 分鐘
  4. 數位關鍵字211.告別線性流程!AI時代設計師必懂的非線性思維與系統設計 feat. 陳翰申Hanson

    10月24日

    數位關鍵字211.告別線性流程!AI時代設計師必懂的非線性思維與系統設計 feat. 陳翰申Hanson

    生成式AI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設計師是否會被AI取代,但真正該問的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設計師?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微軟AI加速工作室首席設計師陳翰申Hanson,深入探討AI時代設計師面臨的選擇與機會。 聽完這集你可以學到: 1.能力與技能的本質差異:掌握ability(能力)與skill(技能)的區別,了解工具操作屬於技能層面,而系統性思考、創新和跨領域協作才是核心能力。 2.大設計師vs小設計師的定位策略:認識兩種設計師路徑的差異——大設計師專注系統層面思考和創造新流程,小設計師則在特定領域追求極致品味和專業深度。 3.AI時代的非線性設計挑戰:學習如何處理用戶意圖的不確定性、多Agent系統協作,以及evaluation評估機制的重要性,掌握新時代設計思維。 4.正確的AI工具使用心態:理解每天使用AI工具時的兩種選擇——培養可被AI取代的技能,還是鍛煉不可被AI取代的人性化理解能力。 對於想要長期發展的設計師,Hanson提出兩個核心建議。首先是培養對AI的基礎理解,不需要成為資料科學家,但要理解基本概念。當達到Principal Designer等級時,不是工程師告訴設計師怎麼做,而是設計師告訴工程師應該如何建立產品。其次是系統化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這是世界上沒有東西能夠取代的。他特別強調,每天使用AI工具時都面臨兩種選擇:培養能被AI取代的能力,還是培養不被AI取代的能力。就像《魔鬼終結者》中的阿諾,透過理解人性來幫助人類對抗沒有人性的AI,設計師也應該用AI來培養自己獨特的人性化理解能力。 // 🔥數位時代「2025行銷科技高峰會」活動資訊🔥 Hanson將在12月16日參加數位時代舉辦的「2025行銷科技高峰會」,討論人與AI協作如何加速團隊工作流程。 詳細資訊》https://edm.bnext.com.tw/martech-trend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小時 14 分鐘
4.6
(滿分 5 顆星)
513 則評分

簡介

【數位時代Podcast】專講科技創新與轉型成長,將複雜的數位技術翻譯為新商業機會,讓轉型決策、資源配置有最前端的觀點與策略思考! 為你說數位、訪專家、談實戰。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數位時代 +」的更多內容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