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减成厨

铁皮鸭

食物及其冷知识爱好者、深度厨房爱好者、谐音梗爱好者的废话播客。分享餐厨调味和地域食材的个人实践,发表关于餐饮行业和食物科学的暴论。 主播铁皮鸭,十年广告创意从业者,四年独立面包店主,三年餐饮营销人,一年随地大小做饭的野生游牧厨师。 十年来到处吃喝消费早已过百万。目前在成都乃至全国持续开设流动餐桌“鸭餐”和食物工作坊。

  1. 县城食物记忆,you are what you eat和普鲁斯特效应

    2D AGO

    县城食物记忆,you are what you eat和普鲁斯特效应

    前面一周我都在上海做食物工作坊和鸭餐,在几场活动中见到了好多位播客听友,一个开播只有半年时间的新播客,能够支撑起四场在异地的线下活动,我非常感动。不管你们看不看得到,再次谢谢大家! 离开上海前和20多年的好朋友大宇(小红书:能大宇)录了这期播客,聊了老家的食物,被现代农业抛弃的老品种青花椒、米搭洋芋和记忆中的包谷们,本身的滋味就足够复杂浓郁。在飞机上继续看《杂食者的两难》,看被现代农业育种和植物基因工程改造的玉米在玉米都市中十分拥挤且高度同质地活着。 we are what we eat,这是事实,不是比喻。吃点好的,能变成更好的人。 巫山,一个大多数人只听过名字的县城,在重庆的最东端,隔壁就是湖北,因地势险峻早年交通及其不便,因而保有较为原始的生态结构和自然风光,也困住了许多十几年前的少年。 ↑非常随手的巫山随手拍 【本期内容】 一、发展缓慢的闭塞县城,凝固时光的老品种蔬菜 1、鲜青花椒,无法比拟的滋味 在家做的贵州番茄鸡加了巫山青花椒后直接飞升好多个口味层次↑ 2、米搭洋芋,炕洋芋、箜洋芋、淡洋芋和酸水洋芋片 3、包谷,粑粑和糊糊 4、为什么老品种蔬菜更好吃? 二、身处重庆饮食更接近湖北,夹缝中的县城 1、菜豆腐vs恩施合渣 2、蒸菜饭vs恩施蒿子饭 3、瓢儿粑vs宜昌萝卜饺子 和瓢儿粑口味高度相似的萝卜丝丸子,我妈每年春节都会炸 4、鮓广椒 ↑鮓广椒适合和土豆、腊肉、五花肉单独或者混合炒在一起 三、巫山本地独有的味觉记忆 1、臭黄荆叶做的翡翠凉粉 2、菜包子 ↑脆爽油润麻辣鲜香的巫山菜包子 3、巫山脆李 ↑酸甜适度果味浓郁的脆李,和我的面包店用脆李熬的果酱 4、腊猪蹄 ↑炖鸡汤的枸杞根 【本期配乐】 Homesick-Kings of Convenience如果想加入听友群,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tiepiyacan2025,或者扫码添加↓

    1h 23m
  2. OCT 23

    全职做流动厨师,食物是我与外界沟通的方式

    没有任何科班经验,法学的本科,互联网行业的从业,创意行业的长期创业,但我选择在35岁全职做一名「流动厨师」,做饭、工作坊、录食物播客,与食物打最深度的交道。 做本期节目是和「人是铁饭是钢」的主播崴崴共同录制的一期串台节目。崴崴长居香港,她来成都的行程非常满,我和她约了一个大早(是我的大早,可能不是她的😁),潜入了还没开门营业的白读书屋,聊了我与食物的共同成长经历,分享了一些鸭餐灵感的来源,也梳理了我和食物的深度关系。 这是一期非常棒的聊天,也是一期很真诚的对自我的探究。 【添加小助手微信:tiepiyacan2025,可进听友群讨论更多食物话题】 06:27 麻酱胡豆,独属于妈妈,也独属于家乡的味道 10:36 成都,其实吃得很甜 16:18 08年开始使用大众点评的老用户,为口吃的能有多拼 23:48 腌肉,1%的盐就足够了 31:39 NOMA对于发酵的极致应用 39:48 江浙的家庭臭物,油条包臭豆腐 47:22 鸭餐,喜欢做关于食物的命题作文 49:06 佛教心理学与原创甜品 55:17 以自己命名的菜,「铁皮鸭」是什么 61:18 和牛干巴,干巴菌有着系列名字的鹅干巴 63:25 食物弥合偏见,让四川人感受绍兴的臭苋菜梗臭豆腐的美妙 66:18 喜欢红葱的香气,在成都炸了几十斤红葱酥 68:32 坚果香料酱,厨房废物创造的美味调味品 70:08 在山里的神秘鸭餐,在地野生食材和户外烤肉 74:10 食物,一边害我一边救我 77:13 我和世界微弱联系的那根重要的线,是食物 下面请看本期的大量图片 ↑「铁皮鸭」这道菜 ↑讲着PPT带大家逛菜市场买菜 ↑买完菜就地做饭,三小时内吃到刚买的菜和肉 ↑梁中和老师佛教心理学分享的定制甜品 ↑冷杉木屋隐秘鸭餐 ↑郊区鸭餐,先去买些附近农民种的菜 ↑贵州红酸汤发酵工作坊 ↑豆乳腐工作坊 ↑四川泡菜工作坊 香料工作坊之自制罗勒绿油↑ ↑今年的青梅与黄梅,酒、露、酱 ↑辣味腐乳、白味腐乳,以及不太涉及发酵的猎奇的凤梨腐乳 ↑鸭餐小快闪,贵州原汤牛肉粉,带大家认识「酸粉」的魅力 ↑鸭餐堂烹现场 ↑极限鸭餐,最简陋的环境也能做饭 如果想加入听友群,欢迎添加小助手wx:

    1h 26m
  3. 逛菜市场的颗粒度可以有多细?

    OCT 11

    逛菜市场的颗粒度可以有多细?

    我在成都发起了「去菜市Market to Table」活动,希望通过菜市场这样一个微观场域,分享关于城市文化、饮食习惯、食物历史的内容,既带来行走菜市场的实用妙门,也让大家感受到新鲜食材即烹即食的魅力。 国庆期间我回到了贵阳,带领5位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逛了贵阳的黔灵公园菜市,买了菜市场的新鲜食材,然后来到了贵阳可能是唯一的播客工作室 就这YOUNG叭 ,借用厨房做了一餐贵州风味。 本期节目是一期和 就这YOUNG叭 的串台节目,欢迎大家从我的观察出发,看看菜市场的细微之处。 【本期主要内容】 02:07 在贵阳发起菜市场活动,参加的人来自成都、凯里和哥本哈根 05:46 百年酱园做「鸭餐」,用的是300块一斤的陈年手工酱油 13:45 买8点后的打折肉,惊险刺激的速度与激情,晚一点做就臭了 15:45 超市和菜市场的肉,不光是冷鲜肉和热鲜肉的区别,口感也有差异 20:07 我厨房里没有料酒,百分百花雕酒替代 21:49 特别洞察一:成都和贵阳猪肉摊位垂直展示面的大不同 25:43 特别洞察二:贵阳的花椒居然比成都贵非常多! 29:43 贵阳菜市猪肉摊位王者——口感绝妙的板筋 35:30 在贵阳菜市发现了“哈儿果” 39:37 菜市场是老年人的社交场 40:33 在成都多次光顾的番茄专卖摊位,几种番茄品类,有酸有甜,均价四块 41:24 宫保板筋(贵阳糍粑辣椒版)、五花肉番茄蒜苗烧的紫花菌、遵义灰豆腐,炒了纯一桌正贵州风味 45:36 我喜欢什么样的摊主? 话少的 50:50 菜市场穿搭建议:穿睡衣去 53:12 选蔬菜用手掐一下,一场声东击西间谍战 54:01 买颜色浅的蔬菜! 62:34 合规菜市场哪有那么多淋巴肉? 69:14 最直观最省钱感受时令和城市风貌的方式,逛菜市场 ↑贵阳菜市的野葱(薤白),成都要打野才能挖到,我买来炒了腊肉,震撼美味 ↑灰豆腐和荞灰豆腐,黢黑的草木灰造就的美味 ↑紫花菌(谷熟菌),口感不好但口味鲜美的时令野生菌 ↑最后一块板筋被我全款买下 ↑青岩腊肉,很香,比某些青城山老腊肉香很多 ↑今年的豌豆尖竟然上市了!!而且很嫩 ↑一种在其他城市都没见到过的猪肉切割陈列…… ↑从菜市场到餐桌,3小时以内 【本期BGM】 Stevie Wonder - Sir Duke 【加入听友群】 如果对餐厨食物类话题感兴趣,欢迎加入听友群:

    1h 15m
  4. 双食记 | 上海人复制边界,成都人复制酱油

    SEP 24

    双食记 | 上海人复制边界,成都人复制酱油

    Jing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位定居成都的上海土著外加江浙沪独生女,不是因为工作或伴侣,纯粹自己十分渴望成都!我对这样的逆向流动很感兴趣,同时她也是一个对食物很有热情很爱吃的人,所以我邀请她一起从食物的角度出发,试图来看看两个城市的个性底色。 一、为什么离开上海来成都定居 成都给我一种想象之外的生活可能性 在小红书上看到:老奶奶得了癌症 然后就不治疗 一直搓麻将 在她的葬礼上 其他三个人搓起了三人麻将 天选四川人 辣椒和折耳根 分分钟喜欢上 有很多很多公园和菜市场可以逛 ,周边都是山可以爬山!! 我发现了你很爱逛菜市场,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菜市场 二、在上海的饮食 1、在家和在外吃什么? 超会烧菜的爸爸:肉面筋、馄饨、粽子、八宝饭,过年的还会有三丝、八宝鸭 2、喜欢的上海本地物产有哪些? 咖啡面包成了最爱的本地物产 提及:MBD的神级恰巴塔 草头和荠菜 3、推荐三家上海餐厅 福和慧(素菜之光) scilla (不紧绷的意大利乡下菜 ) 陶香煲仔饭 ( 调味非常好的性价比王者) 三、在成都的饮食 1、在家和在外吃什么? 选择太多,至今还在和成都热恋 2、喜欢的四川本地物产有哪些? 惊为天人的辣椒 提及:复制酱油/红酱油/甜酱油 惊为天人的嫩南瓜 提及:嫩南瓜烧切猫儿 3、来到成都后最喜欢的三家餐厅,为什么? 左撇子私房面 (只卖素椒杂酱这一种面) 提及:猪油、肉臊和甜面酱 安妈螺蛳粉 (jing:往返开车60公里吃一碗粉,我:一年点了二十多次外卖) 永乐饭店(蒜泥鲜鱿、宫保鸡丁) 四、上海成都饮食比较 1、用三个词来描述上海和成都的生活的差异:亲近 、具体、活人 2、这些词在饮食方面有什么体现? 只见过一两面的朋友就可以叫到家里来吃饭,在上海不敢想;20个不认识的人一起猛猛干饭,没有虚头巴脑的话题,全部围绕这一桌饭聊天。 3、上海人和成都人,谁更在意「吃」这件事? 【本期嘉宾】Jing 【本期BGM】 Strange Game-Mick Jagger 【加入听友群】

    56 min
  5. SEP 11

    一饭封神一轮游,高端日料沉浮史

    高端日料,是《一饭封神》里被剪到只能三秒镜头的一轮游炮灰,是米其林指南里不会上榜的餐厅类型,是前几年资本涉足高端餐饮的首选品类,是永远读不清楚也写不对的Omakase。本期和成都知名日料餐厅「松笠」的创始人之一天添一起聊关于参加综艺前后经历,以及这些年和另外一位创始人杜师傅,如何应对市场和客户的剧烈变化,在泡沫消散声浪褪去后,仍能保持本心悄然前行。 03:38 备战精细到手指甲,录综艺前专门去做手部护理 09:15 等评委过来试菜等了三四十分钟,菜已经凉透了 17:19 会席料理和怀石料理到底是什么 21:26 三四年时间成都高端日料从二三十家萎缩到6家 28:46 12年前平台如何争取高端餐饮客户,先打100万到商家账户上 36:10 客人:你一定是老板,因为没有那么老的服务员 40:42 做高端餐饮和卖奢侈品一样 46:37 厨师不尊重自己的菜就是不要脸 56:16 核废水事件后日料店纷纷声明自己用的不是日本货,那不然捏? 58:11 你们到底是不是Omakase? 64:09 米其林摘星,从雄心勃勃到就这样吧 72:21 在沼泽中越挣扎陷得越快,专注食材,专注自己 ↑节目里被剪到只有三秒的镜头之一 ↑为了比赛武装到手指,在长沙做手部护理的杜师傅 ↑参赛作品,灌汤金吉鱼 ↑12年前的棕熊厨房 ↑如今的松笠,中间和右边分别是厨师长杜师傅和天添 【本期嘉宾】 天添-成都松笠日料 【本期BGM】 枯叶-椎名林檎 【加入听友群】

    1h 16m
  6. AUG 28

    高压锅、木姜子和嫩肉粉,都是好东西

    最招骂的一期来了,聊《一饭封神》!本期是第一次线下录制,我和几位朋友聊了目前最火的厨师综艺《一饭封神》。节目赛事行进到一半,也如期收获了很多争议,更增热度。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我从开播前就知晓这个节目,开播后也一期不拉看到了现在,每期我都会零星做一点笔记,这是一期比较全面的关于节目本身和争议事件的对方讨论,也是我关于这个节目一些想要延展的表达。 【本期主要内容】 1、从十年策划经验的广告人视角出发,《一饭封神》汉化版有哪些水土不服的部分; 2、大小厨团队赛,如何延展理解酸、辣、鲜,为什么是这三个味觉; 3、我如何看待对小花儿的围剿,如何看待嫩肉粉和木姜子争议; 4、便利店复活赛的各种吊诡之处; 5、fine dining和烟火中餐,我们试论厨师的伟大。 【本期时间线】 04:31 《黑白厨师》与《思想验证区域》,大胆韩综 08:51 按照省份选择食材PK,好创意的执行瑕疵 11:16 云南的代表食材居然是人工菌菇? 14:00 河南土著表示南阳牛肉不能代表河南 18:41 “鲜”为什么不适合和“酸”、“辣”一起作为命题? 19:55 关于“苦”味的大胆开麦 21:05 “酸”和“鲜”都欠缺发酵食材的选择 24:39 便利店里的姜和葱,水土不服的凑合解决 26:46 葱油冰淇淋和澳洲brunch,作为弃子的大厨和尴尬晋级的小厨 33:10 菜市场赶场买到的蔬菜1.5-3元一斤,鲜嫩无比 37:21 成都百花东街菜市,物价凝固的飞地 42:58 被挑战的权威和被忤逆的“正宗” 46:58 小花儿的不专业:沟通技巧欠缺和对食材的预判食物 49:55 木姜子没错! 52:05 对添加剂的恐惧根植于心,嫩肉粉的核心作用成分是木瓜蛋白酶 57:26 西厨就可以不会用高压锅吗?不可以! 61:23 恐惧高压锅是持续的喷气声音带来的焦虑,纯静音高压锅什么时候研发出来? 64:34 国内fine dining遇冷,贴近生活本质的餐饮同样伟大和值得尊敬 70:17 张勇、谢霆锋和Vicky,这三个评委的设置合理吗? 72:54 怎么理解balance?balance是否应该有流动的标准 78:12 做饭和做创意一样,也是旧元素的新组合 【本期BGM】 What's Up - 4 Non Blondes 【本期其他说明】 1、感谢参与本期录制的更马、牧谣、yanzhen,以及提供录制的空间——成都白读书屋 2、不时会听到的“哒哒哒”的小蹄子声音,是我的小狗天眼在地板上走来走去的声音 【欢迎加入听友群】

    1h 25m
  7. 深度发酵:从贵州到浙江,臭食会消失吗?

    AUG 17

    深度发酵:从贵州到浙江,臭食会消失吗?

    从黔南的臭酸到绍兴的臭苋菜梗,发酵食物的臭味背后,是地域文化的角力与人类食腐天性的皈依。本期节目我是和上周同在贵阳务工但由于太忙一面都没见上,终于本周在成都碰面的七分饱的主播思遥一起录的。我们在贵阳共同参与了阿云朵仓的一个盛大丰富的发酵主题活动,在贵州这个发酵重镇,我们聊了本次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发酵品牌和学者、艺术家关于发酵创作和实践的吉光片羽,也聊了离开贵阳后我们深入了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发酵饮食习惯更加深重的黔南和黔东南,以及浙江的发酵臭食见闻。 【本期主要内容】 Part 1 发酵地理学: 贵阳酸汤与浙江臭食的南北对峙 00:02:13 也许是今年最丰富多元的发酵集会 00:02:58 天贝:印尼发酵豆制品,长得像牛轧糖的超级食物 00:12:39 浙江黄酒小镇探秘,黄酒竟有葡萄酒的优雅基因 00:24:32 贵州以酸代盐文化,发酵食物的地方密码 Part 2 微生物的暗黑艺术: 00:30:54 老豆腐撒毛霉菌,700块豆腐VIP客户诞生记! 00:36:50 白酸汤发酵实验室:不放盐,反复续汤的极致哲学 00:40:52 毛豆炒臭豆腐的季节性搭配,凝固的和流动的时间交叠 00:45:52 黔南腌汤:米汤蔬菜的魔法,火锅or夏日饮品? Part 3 臭食文化考: 从「优雅的酸」到猎奇吃播的认知变迁 00:50:31 吃坏的食物?不,是风味!臭食文化颠覆认知 00:55:55 人类从食腐到发酵,一部重口味的进化史 01:01:58 发酵食品的未来:进博物馆还是活态传承? Part 4 料理实验场: 臭豆腐刺身、牛瘪火锅的当代变形记 01:08:05 臭豆腐刺身,炸裂味觉的清爽解法 01:15:52 红酸汤vs白酸汤,贵州人的味觉信仰之战! 01:22:32 绍兴笑典皇蒸羊脑,臭味与膻味的双重暴击! 你尝试过什么挑战味蕾的发酵食物?来评论区为你家乡的臭食正名,或分享你的极限饮食体验~ 【本期BGM】 Dehors-JORDANN 【本期提及的书籍及文章】 《臭食记》要云 《中国食辣史》曹雨 《曹雨:反标准化的味觉,不向现代性妥协的臭食》 【本期推荐的餐厅】 杭州-笑典皇 (拯救美食荒漠的绍兴财管) 宁波/上海-三佰杯 (宁波菜Bistro,样样新鲜,烤串一流) 凯里-牛滚荡 (白酸汤牛肉) 如果对发酵食物文化、微生物科学或地方饮食志感兴趣,欢迎加入听友群::

    1h 8m
  8. JUL 17

    一斤三块到一颗三百,这颗跨越时间和阶级的桃子

    从无锡阳山到成都龙泉驿,桃子的产区之争不仅是地理标识的竞争,更是文化符号的角力。而油桃的基因突变故事、全球桃子的不同命运、从辟邪长寿到情色意味的隐喻变迁、不同地域的桃子腌制工艺,则展现了这颗水果背后丰富的科学与文化维度。 本期我与排排坐吃果果的红菱、陈述句一起录制,从地理、生物学、文化和料理四个维度,解读这颗拥有"屁股"的水果所承载的多元叙事。 本期主要内容: - 桃子的地理分布与产区竞争 - 油桃的基因突变与水果命名学 - 国际桃子文化与消费差异 - 创新桃子料理与腌制工艺 Part 1 桃子的地理大发现: 从阳山水蜜桃到龙泉驿桃子的产区之争 00:00:52 桃子无处不在,价格亲民,全国菜市场的顶流 00:02:56 夏日水果三件套:桃子、西瓜、葡萄,童年回忆杀 Part 2 桃子的进化奇迹: 为什么油桃不是杂交品种?突变基因的奇妙故事 00:18:37 油桃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没毛的叛逆少年 00:20:30 核桃杨桃猕猴桃蹭名头,水果界的宛宛类卿 Part 3 国际桃子图鉴: 美国人只吃罐头?意大利才是欧洲的桃子天堂 00:22:19 奇异果的奇幻漂流:从中国偷渡到新西兰 00:39:29 桃子是唯一有「屁股」的水果,女性营销和性暗示 Part 4 桃子料理实验室: 潮汕甘草桃vs湖南紫苏桃,哪种腌制法更上头? 00:54:49 软桃果酱秘诀:加糖、煮皮、柠檬防氧化 01:01:46 白凉粉比吉利丁便宜好用,甜点界的性价比之王 01:07:19 桃子容错率高,配奶醋海鲜都不翻车 本期BGM :大肚子飞行员 - 巧克力工廠 你见过最奇葩的桃子品种是什么?是否尝试过用桃子入菜?快来评论区为你家乡的桃子打call,或者分享你的独家桃子食谱! 如果对食物、厨房、餐饮相关话题相关有兴趣,欢迎加入听友群:

    1h 14m

About

食物及其冷知识爱好者、深度厨房爱好者、谐音梗爱好者的废话播客。分享餐厨调味和地域食材的个人实践,发表关于餐饮行业和食物科学的暴论。 主播铁皮鸭,十年广告创意从业者,四年独立面包店主,三年餐饮营销人,一年随地大小做饭的野生游牧厨师。 十年来到处吃喝消费早已过百万。目前在成都乃至全国持续开设流动餐桌“鸭餐”和食物工作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