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我 ! 求你了 !

Open Research

台灣實驗教育出了點問題,於是我們來了~~(我們是一群熱愛研究🧐的博後以上顧問) Open Research 是一個免費提供諮詢的實驗教育平台 歡迎免費🆓諮詢#任何泛生科-實驗🧫操作/-論文📑專題撰寫/-實驗🧪設計/相關問題都可以😚直接私訊我們的官方line~~在我們IG或是thread連結🔗 Instagram網址 https://www.instagram.com/open__research?igsh=MWc1ZXFiNWRhbHFvdQ%3D%3D&utm_source=qr 洽詢工商聯繫email 📧respect23102463@gmail.com 如果你也是熱愛研究的博士歡迎私訊加入我們研究顧問群😊(直接在官方line回覆我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10時間前

    《吃出一點小知識》|#2 乳清蛋白怎麼選?植物性 vs 動物性蛋白誰勝出?

    乳清蛋白怎麼選?植物性 vs 動物性蛋白誰勝出? 乳清蛋白怎麼挑?市面上常見的有三種: 👉 濃縮乳清(WPC) 👉 分離乳清(WPI) 👉 水解乳清(WPH) 這三種乳清的主要差別在於: 1.乳糖與脂肪含量 2.蛋白質純度 3.吸收速度與效率 🥛WPC(濃縮乳清):保留較多乳糖與脂肪,價格親民,適合日常保健,乳糖不耐症民眾要小心。 🥛WPI(分離乳清):乳糖含量幾乎趨近於零,適合乳糖不耐者,也適合一般運動後補給。 🥛WPH(水解乳清):預先用酵素處理成小分子,吸收最快,適合訓練後立即補給,但非常昂貴。 這三種乳清都屬於完整蛋白質,也就是含有所有胺基酸種類,這點是植物性蛋白通常比較難達成的。 ⸻ 🌱 植物性蛋白真的比較弱嗎? 市售的植物性蛋白粉中,只有大豆蛋白能被歸類為「完整蛋白」。 🫛豌豆蛋白常缺乏甲硫胺酸(Methionine) 🌾米蛋白則可能缺乏離胺酸(Lysine) 因此,若使用植物性蛋白,建議搭配不同蛋白質來源來互補胺基酸缺口。這樣才能補足身體真正需要的完整胺基酸組合喔! ⸻ ❓ 為什麼我們需要「完整蛋白質」? 補充完整蛋白,不只是為了肌肉合成那麼簡單! 1.必需胺基酸(EAA)足量攝取,才能讓身體順利合成非必需胺基酸。 2.其中的支鏈胺基酸(BCAA)——白胺酸、異白胺酸、纈胺酸——更是刺激肌肉蛋白質合成的關鍵角色! 💡 想練肌?想不易疲勞?那我們更不能忽視完整蛋白質的攝取! ⸻ 🎙️ 更多關於蛋白質的吸收、補充時機與實用技巧,我們在節目中說得更清楚! 趕快打開收聽 ➜ OpenResearch 生活科普《吃出一點小知識》 參考文獻 Mann G, Mora S, Madu G, Adegoke OAJ.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Catabolism in Skeletal Muscle and Implications for Muscle and Whole-body Metabolism. Front Physiol. 2021 Jul 20;12:702826. doi: 10.3389/fphys.2021.702826. PMID: 34354601; PMCID: PMC8329528. VanDusseldorp TA, Escobar KA, Johnson KE, Stratton MT, Moriarty T, Cole N, McCormick JJ, Kerksick CM, Vaughan RA, Dokladny K, Kravitz L, Mermier CM. Effect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Recovery Following Acute Eccentric Exercise. Nutrients. 2018 Oct 1;10(10):1389. doi: 10.3390/nu10101389. PMID: 30275356; PMCID: PMC6212987.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1分
  2. 5日前

    EP.13 少子化危機:沒人要生?那生下的孩子健康能不能保證?

    台灣正面臨嚴重的 少子化危機:出生率連年下探,學校關閉、勞動力萎縮、稅收不足,社會結構正在快速改變。這不只是「孩子少了」,而是: 教育崩盤:學校招生不足,未來將面臨大規模整併,學習資源重新分配。 經濟衝擊:勞動人口減少,年輕人要養更多長輩,社會負擔倍增。 家庭壓力: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爸媽投注更多心力與資源,養育成本急速上升。 世代失衡:年輕人變少,長輩變多,醫療與照護資源會被嚴重壓縮。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每一個新生命都比以往更加珍貴。 但問題是:孩子的健康能不能被保障? 因此,從 產前檢測(NIPT、羊膜穿刺、基因篩檢)到 產後檢測(新生兒代謝疾病、聽力篩檢、基因疾病檢測),爸媽需要更積極確保孩子一出生就站在最佳的健康起跑點。 👉 少子化不是只是「少」,而是「不能有錯」。 本集,我將帶你從社會衝擊談到醫學檢測,完整解析少子化時代下爸媽必須面對的挑戰與準備。 Open Research 我們是一群博士級師資的顧問團隊專門教育學生的研究問題,以及做為跨領域科系的媒合平台 歡迎免費🆓諮詢#任何泛生科-實驗🧫操作/-論文📑專題撰寫/-實驗🧪設計/相關問題都可以😚直接私訊我們的官方line~~在我們IG或是thread連結🔗 Instagram網址 https://www.instagram.com/open__research?igsh=MWc1ZXFiNWRhbHFvdQ%3D%3D&utm_source=qr 洽詢工商聯繫email 📧open0.0research@gmail.com 如果你也是熱愛研究的博士歡迎私訊加入我們研究顧問群😊(直接在官方line回覆我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時間13分
  3. 9月16日

    《吃出一點小知識》|#1吃肌酸不只為了變壯,你的腦也在偷喝?

    🏋🏽‍♂️ 運動補給新寵:肌酸你吃對了嗎? 肌酸(Creatine)可說是近年來最少副作用、效果穩定、科學根據扎實的運動補給品之一。但你知道嗎? 肌酸的功能可不只是在健身房「變壯」那麼簡單,它跟你的腦力表現、考試成績,甚至生活中的精神狀態都有關! 肌酸是人體內協助產生 ATP(能量貨幣)的重要分子,它透過磷酸肌酸系統參與能量的快速補充機制: ADP + 磷酸肌酸 ➡️ 肌酸 + ATP 我們的肝臟會自然合成肌酸,原料包括精胺酸(Arginine)與甘胺酸(Glycine),大部分儲存在骨骼肌中,其餘則分布於大腦與其他器官。但由於先天基因差異或後天飲食因素,有些人肌酸合成能力低落,可能導致運動表現疲軟、學習效率不佳、甚至精神不濟。 近年多篇研究指出——補充肌酸不只對運動有效,還能提升專注力與認知功能! 那麼問題來了: (1)肌酸有哪幾種類型?我該選哪一種? (2)哪些人最需要補充?學生、上班族、長輩都有用嗎? (3)吃肌酸真的沒副作用嗎? ⸻ 🎧 OpenResearch Podcast 生活科普單元 隆重登場! 全新一集:《吃肌酸不只為了變壯,你的腦也在偷喝?》 由科研團隊親自解說,幫你破解「補給學」的都市傳說,讓你在健身房、考場與辦公室都能燃燒能量不掉線!快來收聽我們的節目,帶你從生活科學中找回主導身體與腦力的力量! Ref : Avgerinos KI, Spyrou N, Bougioukas KI, Kapogiannis D. Effects of creatine supplement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of healthy individual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xp Gerontol. 2018 Jul 15;108:166-173. doi: 10.1016/j.exger.2018.04.013. Epub 2018 Apr 25. PMID: 29704637; PMCID: PMC6093191. Gordji-Nejad A, Matusch A, Kleedörfer S, Jayeshkumar Patel H, Drzezga A, Elmenhorst D, Binkofski F, Bauer A. Single dose creatine improves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induces changes in cerebral high energy phosphates during sleep deprivation. Sci Rep. 2024 Feb 28;14(1):4937. doi: 10.1038/s41598-024-54249-9. PMID: 38418482; PMCID: PMC1090231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分
  4. 9月15日

    EP.12 跨世代研究大考驗:代溝?還是研究力?

    這一集我們探討 Z世代與其他世代(Y世代、嬰兒潮) 在價值觀與工作態度上的差異,並將焦點放在 研究與學術合作 上。 Z世代被認為 更重視自我實現與彈性,在研究上可能更願意嘗試跨領域與創新; 而嬰兒潮與Y世代則 重視經驗、制度與穩定,在研究環境中往往強調傳統方法與紀律。 在這一集,我會分享: 🔹 Z世代在研究與學術中的特質:數位原生、跨領域、追求效率 🔹 不同世代在研究團隊中容易產生的摩擦 🔹 如何化解「代溝」,讓世代差異變成研究合作的優勢 🔹 案例:不同世代如何在實驗室、研究計畫或產學合作中找到平衡 無論你是學生研究者、老師,還是帶領團隊的主管,這集都能給你一些 跨世代合作的研究新思維。 Open Research 我們是一群博士級師資 的顧問團隊專門教育學生的研究問題,以及做為跨領域科系的媒合平台 歡迎免費🆓諮詢#任何泛生科-實驗🧫操作/-論文📑專題撰寫/-實驗🧪設計/相關問題都可以😚直接私訊我們的官方line~~在我們IG或是thread連結🔗 Instagram網址 https://www.instagram.com/open__research?igsh=MWc1ZXFiNWRhbHFvdQ%3D%3D&utm_source=qr 洽詢工商聯繫email 📧open0.0research@gmail.com 如果你也是熱愛研究的博士歡迎私訊加入我們研究顧問群😊(直接在官方line回覆我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時間24分
  5. 8月30日

    EP.11 煤氣燈效應是甚麼? #怎麼選教授續集-自我檢視心理層面

    「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這個詞源自 1938 年的英國舞台劇與 1944 年的電影《Gaslight》。故事中的丈夫透過調暗家中的煤氣燈,卻堅稱沒有任何變化,讓妻子懷疑自己是否看錯、是否精神失常。隨著這種操弄不斷重複,受害者最終失去對自我感知的信任。這個情節後來被心理學借用,成為描述心理操控與精神操縱的重要概念。 在現實生活中,煤氣燈效應並不限於親密關係,它可能出現在職場、家庭,甚至學術環境。當教授對你說:「數據跑不好是你能力不足」、「這就是規矩,別再質疑」,這些話表面合理,卻逐步侵蝕學生的自我判斷力。長久下來,學生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不行,甚至開始接受錯誤的價值觀,這正是「學術版煤氣燈效應」的縮影。 在這一集,我們不僅回顧煤氣燈效應的歷史由來,更深入討論它如何在師生關係與研究環境中上演。當你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太差」,也許該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有人正在偷偷點亮那盞煤氣燈。 Open Research 我們是一群博士級師資 的顧問團隊專門教育學生的研究問題,以及做為跨領域科系的媒合平台 歡迎免費🆓諮詢#任何泛生科-實驗🧫操作/-論文📑專題撰寫/-實驗🧪設計/相關問題都可以😚直接私訊我們的官方line~~在我們IG或是thread連結🔗 Instagram網址 https://www.instagram.com/open__research?igsh=MWc1ZXFiNWRhbHFvdQ%3D%3D&utm_source=qr 洽詢工商聯繫email 📧open0.0research@gmail.com 如果你也是熱愛研究的博士歡迎私訊加入我們研究顧問群😊(直接在官方line回覆我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時間20分
  6. 8月3日

    EP.10 別再跪IF了,好的內容才是王道!來聊聊期刊 paper 的真面目 — Feat. 芋研家 #選期刊不是靠拜拜 #投稿人生指南 #怎麼選怎麼讀怎麼活下來

    你以為選期刊只要看 Impact Factor 就夠了嗎? 不好意思,研究這條路,IF只是濾鏡,好的內容才是真相。 本集邀請到我們的超狂特別來賓 —— 芋研家,陪你一起拆穿期刊的真面目: 📌 怎麼判斷期刊值不值得投? 📌 看期刊不是只看分數,要懂它的「性格」 📌 學會怎麼挑、怎麼讀、怎麼不被騙進掠奪性期刊 📌 還有投稿常見地雷 + 心酸投稿小故事大公開! — 這集適合誰聽? ✔️ 研究生/投稿新手 ✔️ 想升等但不想瞎忙的助理教授 ✔️ 每次寫完論文都陷入選刊焦慮的你 #怎麼選 #怎麼讀 #怎麼挑 #投稿心法 #學術真相不裝熟 Open Research 我們是一群博士級師資 的顧問團隊專門教育學生的研究問題,以及做為跨領域科系的媒合平台 歡迎免費🆓諮詢#任何泛生科-實驗🧫操作/-論文📑專題撰寫/-實驗🧪設計/相關問題都可以😚直接私訊我們的官方line~~在我們IG或是thread連結🔗 Instagram網址 https://www.instagram.com/open__research?igsh=MWc1ZXFiNWRhbHFvdQ%3D%3D&utm_source=qr 洽詢工商聯繫email 📧open0.0research@gmail.com 如果你也是熱愛研究的博士歡迎私訊加入我們研究顧問群😊(直接在官方line回覆我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時間21分

番組について

台灣實驗教育出了點問題,於是我們來了~~(我們是一群熱愛研究🧐的博後以上顧問) Open Research 是一個免費提供諮詢的實驗教育平台 歡迎免費🆓諮詢#任何泛生科-實驗🧫操作/-論文📑專題撰寫/-實驗🧪設計/相關問題都可以😚直接私訊我們的官方line~~在我們IG或是thread連結🔗 Instagram網址 https://www.instagram.com/open__research?igsh=MWc1ZXFiNWRhbHFvdQ%3D%3D&utm_source=qr 洽詢工商聯繫email 📧respect23102463@gmail.com 如果你也是熱愛研究的博士歡迎私訊加入我們研究顧問群😊(直接在官方line回覆我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その他のおすす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