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 夏志誠主教3分鐘默想

YouthBoilingPoint沸點- 香港天主教青年媒體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1. 9月5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3條:「誰在禮儀中行動?」】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5H AGO

    9月5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3條:「誰在禮儀中行動?」】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33條,問題是:「誰在禮儀中行動?」 有些人或會說,還用問嗎?當然是主禮者、執事、神父或者主教。表面上如是,但事實上在神學上並非這麼簡單。「在禮儀中,『整個基督』(Christus Totus)─頭和肢體(整個基督的奧體)在行動。」 首先,基督作為頭,以什麼身份行動呢?「大司祭的身分」。這個大司祭的身分,是當祂榮登天鄉,死而復活之後,身上帶有我們刺透祂的「五傷」。記得祂顯現給門徒時說:「看看我的手(傷痕)罷!」(若20:27)嗎?意味著祂帶著人性,當然祂自己是天主,擁有天主性。於是,天主性和人性是相通的,是天人之間唯一的中保。我們一定要通過祂,才可以去到天主。因此,禮儀當中不能沒有耶穌基督這個大司祭的身分。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偕同祂的身體」,即除了基督的奧體外,還有祂的身體。剛才我說的不對,我提到在地上。這個身體不僅存在於人間,一方面有得勝的教會——天上的眾聖者,也有地上的教會——我們,在禮儀裡一起行動,所以是非常美麗、漂亮且龐大的。 至於眾聖人何時參與呢?最明顯的就是在一些隆重的禮儀,例如發大願、祝聖聖職時,我們會念《諸聖禱文》,便有天上的教會參與;地上的教會,當然其代表是主禮者、執事、神父或主教,但同時教友的臨在也非常重要。不是指領受聖事者或者參與彌撒者參與聖事,則其他教友可有可無。不,他們、代表著地上的教會的這一群人,例如領洗者,他們參與了這個教會,因此地上教會——教友的臨在是非常重要的。 再重複一句,在禮儀當中,誰在行動?整個基督,即是頭和肢體,是天上的耶穌基督的大司祭身分,加上天上的眾聖者和地上的所有基督徒。 今天的聖經金句集中在耶穌身上:「我們既然有一位偉大的,進入了諸天的司祭,天主子耶穌。」來自《希伯來書》第4章14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3條:誰在禮儀中行動?//在禮儀中,「整個基督」(Christus Totus)─頭和肢體在行動。基督以大司祭的身分,偕同祂的身體─天上和地上的教會,一起舉行慶典。//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2. 9月4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2條:「聖事與永遠的生命有何關係?」】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1D AGO

    9月4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2條:「聖事與永遠的生命有何關係?」】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32條,問題是:「聖事與永遠的生命有何關係?」 「永遠的生命」,首先我們要明白,並不是日日夜夜都如現在,吃飯、睡覺,或者即使很開心、擁有很多錢、吃大餐……並非諸如天天享福的意思,而是靈性上的享福,具體來說,就是永遠與愛我且我所愛的天主在一起,這謂之永生。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再回顧聖事,便會很容易理解了。每一件聖事,其實都在道出天主在我這個時刻下、這個處境當中,如何與我同在。正因為我體會到祂與我同在,而產生了兩個幅度,在神學上稱為「已經」和「未曾」。即現在我領受了這聖事——「已經」,舉例當我領受洗禮時,我便已經成為天主的義子、義女,是祂的子女了。但是,這是否圓滿呢?當然不是,因為有時候我會忘記祂,有時候又會離開祂,所以存在「已經」和「未曾」的狀態。 那麼,這跟永恆的生命有關嗎?當然有,因為我已經不會改變,我就是祂的子女。但這個過程還未曾圓滿,仍有過程。 再以聖體聖事為例,當我領受聖體的時候,有許多感受,就如天使一樣,領完聖體後默默祈禱,但轉過頭來又會感到焦慮、害怕、驕傲等等。這些感受與我永遠的生命有關,因為我預嘗了將來與天主結合為一的體會。現在,我們不過是通過麵餅和葡萄酒的外形去經驗這種結合,雖然是有限的,但依然是有關聯的。 這就是聖事與永遠的生命的關係。在這一節裡,第232條《要理簡編》提到一句聖經金句,我覺得非常好,來自《弟鐸書》第2章第13節,指出我們在這個現世作什麼?就是:「期待所有希望的幸福,和我們偉大的天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光榮的顯現。」 這句話有些長,卻很有意思,道出這份期待、渴望:在人生的旅程上,我們領受這些聖事,表達出我們對永生的渴望。但我們畢竟是人,有時候需要讓聖事在現實中帶來一些得著和經驗,然後我們不斷地「期待所有希望的幸福,和我們偉大的天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光榮的顯現。」——《弟鐸書》第2章13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2條:聖事與永遠的生命有何關係?//在聖事中,教會已預先領受了永遠的生命,儘管仍在「期待所希望的幸福,和我們偉大的天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光榮的顯現」(鐸2:13)。//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3. 9月3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1條:「聖事的恩寵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2D AGO

    9月3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1條:「聖事的恩寵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31條,問題是:「聖事的恩寵是甚麼?」 「聖事的恩寵是由基督賦予的聖神恩寵」。聽完後,似乎不太明白。所謂「聖神的恩寵」就是天主的愛,由基督賦予的。這件聖事雖然是由主禮者去執行、宣講,但其實是按照教會的規程和禮儀進行的。整個奧體基督連同頭部,來給予我們恩寵,讓我們親近天主。簡單而言:通過這件聖事,我們體會到天主此時此刻與我同在。 「每件聖事有其專有(獨有的)恩寵」。這些獨有的聖事恩寵,幫助我們「在聖德的道路上邁進」。例如,聖洗聖事使我們成為天主的義子、義女,與耶穌基督同死同埋,開始我們的靈性生命。然而,靈性生命在路上也需要滋養,就像身體需要食物一樣。因此,靈性要領受聖體聖血,然後通過聖體和聖血,讓天主進入我們心靈的深處。 繼而開始明悟了、多了反省,明白到我小時候領洗是由於父母和家庭的信仰。現在卻是出於我自己,於是領受堅振。因為我長大了,十多歲了,選擇要做「基督的勇兵」,傳統上就是堅振聖事。若我跌倒了,便去修和,重新與主建立關係,重修舊好。這些都是叫我們在聖德的道路上邁進。 同時,這也幫助整個群體。為什麼呢?因為若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斷成長,尤其是有些聖事,例如婚姻聖事和聖秩聖事(作聖職人員),幫助我們服務教會,通過服務教會也服務社會。婚姻聖事使我們承擔起組織家庭的責任,通過家庭來貢獻社會,因為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基礎。這樣,我們整個信仰的群體就在愛德和見證上成長。因著天主陪伴我們,因著這些聖事,即使到了人生最後的時刻,我們也不需要害怕,經過傅油聖事,主在最孤獨、最黑暗、最徬徨的時候,都不離棄我。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要給大家的聖經金句來自《希伯來書》第4章16節,我覺得非常好:「我們要懷着依恃之心,走近恩寵的寶座」。走近當然是主動地接受聖事和恩寵的寶座,但是我們需要有怎樣的心呢?「依恃之心」,就是依賴祂、信靠祂。因此,這既是被動的,也是主動的。 好,我們再讀一次:「我們要懷着依恃之心,走近恩寵的寶座」——希伯來書4章16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1條:聖事的恩寵是甚麼?//聖事的恩寵是由基督賦予的聖神恩寵,並且每件聖事有其專有恩寵。這恩寵幫助信友在聖德的道路上邁進,這樣也協助教會在愛德和見證上成長。//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min
  4. 9月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0條:「為何聖事為得救是必需的?」】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3D AGO

    9月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0條:「為何聖事為得救是必需的?」】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30條,問題是:「為何聖事為得救是必需的?」 首先,跟大家介紹一段聖經金句:「你們得救是由於恩寵」,來自《厄弗所書》第2章第8節。 這說明我們的得救是源於恩寵,這點很容易明白理解。為什麼?因為恩寵就是天主的能力,得救就是到達天主那裡,所以要親近祂。當然,我們固然需要努力,但是最終是賴祂的恩寵,不是靠我們自己。我們的努力只是表示我們願意合作、願意開放。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恩寵呢?一般來說,我們不可能完全確定,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為祂是天主,我們不是。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把握,就是通過聖事來獲得。那麼「為何聖事為得救是必需的?」這裡說「並非每位信友都領受所有的聖事。」 一般而言,領受聖秩聖事,即作聖職人員,如神父、主教。終身執事另當別論,神父和主教一般不會兼領婚姻聖事,除非有特殊情況,例如配偶過世等。 聖事能夠確定我們領受了天主的恩寵。有些基督教兄弟姊妹沒有完整的聖事,但他們通常,甚或所有基督教兄弟姊妹必定有同一件聖事──聖洗聖事。部分教會也有聖體聖事(稱為聖餐),還有些教會有堅振聖事,甚至有修和聖事。例如東正教也保有修和聖事。 所以,至少從聖洗聖事來說,每個人都需要領受。如果連聖洗都沒有領受,那麼我們怎能確定自己是「天主義子(義女)的身分」,怎樣成為教會的一份子呢? 因此,聖事為我們是必須的。 說到這裡,作為天主教徒,我們更應該珍惜通過聖事所領受的恩寵。不要只是領洗以後,有空才去彌撒,沒空就不去,忽視領聖體;也不要輕忽修和聖事,許多人多年未辦告解;婚禮不在教會舉行,諸如此類……自己遠離了聖事,無怪乎也就遠離了天主。 當我們自認教會有七件聖事,是圓滿的。我們應該比其他基督教兄弟姊妹更有責任心,更努力地通過聖事領受天主的恩寵,親近祂。 好了,今天的聖經金句是: 「你們得救是由於恩寵」——《厄弗所書》第2章第8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0條:為何聖事為得救是必需的?//對信仰基督的人來說,聖事為得救是必需的,雖然並非每位信友都領受所有的聖事。這是因為聖事賦予聖事的恩寵、罪過的赦免、使人獲得天主義子的身分、肖似主基督及成為教會一分子。聖神治癒和轉化領受聖事的人。//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5. 9月1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9條:「聖事因何見效?」】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4D AGO

    9月1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9條:「聖事因何見效?」】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29條,問題是:「聖事因何見效?」 若你一直按《教理簡編》一書進度,便能在第229條中看到一個拉丁文詞語:「ex opere operato」,意思是說,「聖事行動已經完成的事實」,這個行動的事實本身已使聖事見效。 以聖洗聖事為例:如果神父按照教會的要求,說出:「我因父(倒水)及子(倒水)及聖神(倒水)之名給你授洗」,並且用水澆灌或浸入水中,這個聖事就有效了。 「因為是基督在聖事中行動,並通傳聖事所表達的恩寵,無需依靠施行人個人的聖德。」無論他是否犯了重罪,聖事仍然有效,不因他犯了大罪而令援洗無效。為什麼?因為聖事不是神父個人的行動,而是整個教會連同基督奧體──整個教會的頭。 猶記得有一個例子,有關我的會祖聖方濟:有人將一位神父押到他面前,指責他有私生子女,不該受尊重。但是聖方濟親吻了那位神父的雙手,說:「你們說了那麼多,我也不太清楚他是不是真的像你們說的那樣,但既然他是神父,這雙手就代表他祝聖聖體聖血,為我們分送聖體聖血,所以我尊重他。」 聖方濟以一句話成了兩件事:一方面提醒神父,若想要別人尊重,就應該履行好自己被祝聖的使命;另一方面提醒我們作為教友,領受聖事不因神父的品德,而是因為教會聖事本身的效力。 然而,另一方面,接受聖事的人有否準備好,或者說是否具有信德,相信聖事能夠給予恩寵,是非常決定性的。倘若他不信,領受聖事對他也就沒有用。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聖經金句,出自《馬爾谷福音》第16章16節,主耶穌離世升天時對門徒說:「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 讓我們一起背誦這句聖經金句。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洗禮,也適用於所有聖事。只要我們懷著信德去接受聖事,就必定能領受天主的恩寵。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9條:聖事因何見效?//聖事因其本身行動而見效 (ex opere operato:聖事行動已經完成的事實),因為是基督在聖事中行動,並通傳聖事所表達的恩寵,無需依靠施行人個人的聖德。可是,聖事的效果仍要視乎領受聖事者的準備情況。//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6. 8月30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8條:「聖事與信德有甚麼關係?」】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4D AGO

    8月30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8條:「聖事與信德有甚麼關係?」】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28條,問題是:「聖事與信德有甚麼關係?」 首先,聖事本身「預設已有信德」的存在。無論是執行聖事的人,還是領受聖事的人,都必須懷著信心。 執行的人,固然相信,才會去施行聖事,「藉言語和儀式(行動)來滋養」。每一件聖事均如此,例如聖洗聖事時,施洗者要倒水,並說:「我現在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你授洗。」 主禮必須相信才會施行。而接受者同樣如此,他們相信藉此言語與行動,自己便成為天主的子女。 除了聖洗聖事,每一件聖事也如此。每一件聖事都透過這些言語和行動(即儀式),不僅滋養我們的信德,也加強我們的信德,並且表達我們的信德。 「當教會舉行聖事慶典時,就是宣認受自宗徒的信仰。」這信仰代代相傳。 當然,教會是人的團體,歷史上也不免有不足和罪過。雖然願意走向天父,願意為聖,但不排除且事實上也有很多罪過。而在聖事的舉行上,教會努力遵行天主的吩咐施行聖事。 尤其在聖體聖事中,我們看到保祿說:「我從主所領受的,我也傳授給你們了:主耶穌在衪被交付的那一夜,拿起餅來」(格11:23),道出我們怎樣相信便怎樣祈禱。 這在禮儀聖事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叫做「『祈禱律就是信仰律』(lex orandi, lex credendi)」。當中的「律」指法則、律法、規律,指出祈禱的法則就是信仰的法則,「即是說:教會怎樣祈禱就怎樣相信。」所以我們的祈禱文非常重要。例如,我們向天父祈禱,是藉著耶穌基督,在聖神內,這便是我們的信仰。 這信仰、信德非常重要,我想起《若望一書》的一句話:「得勝世界的勝利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 所以,各位兄弟姐妹,無論我們舉行聖事,還是領受聖事,都要懷著這份信德。因為天主自己在聖事中作工,將祂的恩寵與愛分賜給我們。 讓我們再次重複這句聖經金句,好使我們都懷著信德,通過聖事,戰勝世界,體會天主的愛: 「得勝世界的勝利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 ── 《若望一書》第5章4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8條:聖事與信德有甚麼關係?//聖事不僅預設已有信德,而且藉言語和儀式來滋養、加強並表達這信德。當教會舉行聖事慶典時,就是宣認受自宗徒的信仰。因此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說:「祈禱律就是信仰律」(lex orandi, lex credendi),即是說:教會怎樣祈禱就怎樣相信。//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7. 8月29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7條:「聖事神印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AUG 28

    8月29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7條:「聖事神印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27條,問題是:「聖事神印是甚麼?」 「聖事神印」是指三件聖事,它們會給我們「賦予的精神印記」。這三件聖事分別是:聖洗聖事、堅振聖事、聖秩聖事。 這個精神印記雖然看不見,但它道出天主與我們的一份關係。當我們領受這三件聖事時,天主有祂的「許諾和保證」:每一件聖事都是獨特的,且不可逆轉的,是一次而永遠的。 讓我們逐一看看: 聖洗聖事──這是靈性生命的開始,是我們與天主連繫:祂是我們天上的大父,我們是祂的子女。天主的許諾就是這份愛,保證我們終生都是祂的子女。 堅振聖事──如同基督般,與聖洗聖事相連,但更強調聖神的愛、天父的愛,透過堅振聖事讓我們體會得到。這是一份成長的愛,幫助我們靈性成長,使我們如同基督一樣,作天父的勇兵,為天主的愛作見證。 聖秩聖事──這是服務的、承擔的聖事:為教會服務,作公務的司祭職。不單只奉獻生命,更為教會服務,滋養兄弟姊妹,尤其是通過聖事。 這三件聖事分別以不同方式,顯示出當我們領受並體會了天主的愛後,如何在不同身份和使命中活出信仰,成為教會真正的一份子。而且,這是不會逆轉的。領受聖洗後,我們成為天主的子女,不會被撤回,也不需要再重洗;堅振和聖秩聖事同樣,是一次且永遠的。 舉個例子,當信徒改宗到另一個基督宗派,若其聖洗是因著聖三之名並用水施洗,該洗便被教會承認,不需重洗,只需領受堅振即可。但若已領堅振,改宗便需行其他儀式,不需再施行聖洗和堅振,一生只有一次。 這讓我想起一句聖經金句,出自《厄弗所書》第1章13節:「在基督內……受了恩許聖神的印證」。 我們領受的聖事,就是天主愛的印證,是永不改變的保證。只要我們誠心誠意、一心一意跟隨耶穌基督,並還愛於天父,便永遠不會回頭。 「在基督內……受了恩許聖神的印證」──《厄弗所書》第1章13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7條:聖事神印是甚麼?//聖事神印是聖洗、堅振和聖秩聖事所賦予的精神印記。它是天主照顧的許諾和保證。信友藉此神印肖似基督,以不同方式,分受基督的司祭職,並按照不同身分與任務,成為教會的一分子,被祝聖去欽崇天主和服務教會。由於神印是永不磨滅的,所以賦予這神印的三件聖事,一生只能領受一次。//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8. 8月28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6條:「聖事與教會有何關係?」】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AUG 27

    8月28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6條:「聖事與教會有何關係?」】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26條,問題是:「聖事與教會有何關係?」 「基督把聖事交託給祂的教會。」當我們說「聖事是『教會的』,有雙重意義」:第一,「聖事『憑教會』而存在」;第二,「聖事也是『為教會』而存在的」。 什麼叫「『憑教會』而存在」呢?就是說,它們是「教會的行動」。具體來說,譬如念經文,尤其是彌撒中的主要經文,如《集禱經》、《獻禮經》、《領聖體後經》、《感恩經》等,這些主要經文,必須按照教會的規定。當然可供選擇,但必須要教會批准。 例如《信友禱文》,神父可以在開始和結束時有些自定內容,但主要和固定的經文禮,不可以由神父隨意更改。不能說:「這台彌撒是我主持的!」便自行改經文或動作。 這些動作非常重要,例如成聖體聖血,有覆手的手勢,神父不能說:「我不喜歡這樣做,這是我的彌撒,我說了算。」 不能這樣,因為聖事是「『憑教會』而存在」,也就是說,這是教會的禮儀,不是某個神父,甚至不是主教的禮儀,要按照禮規的言、行來進行。必須依照既定程序來執行,這就是「憑教會而存在」。 第二點,「『為教會』而存在」,即聖事是為了建設教會團體。譬如聖洗聖事,讓教會有新的成員,新生子女加入教會;當這些子女成長後為教會作證,便需要為他們施行堅振聖事;若子女「肚餓」,靈性上的飢渴,便以聖體聖事滋養教會成員;若有人離開教會,走遠了,或跌倒了,教會會通過修和聖事,重新接納這些迷失的子女。 所有這些聖事都是為了建設教會,建立教會,滋養弟兄姊妹。整體來說,教會透過這些聖事,成為基督在世上的延續。 好吧,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句聖經金句,出自《宗徒大事錄》第2章47節,講述初期教會: 「他們常讚頌天主」,就是如此簡單。希望我們在禮儀中舉行聖事時,都能記得這份心情,可以祈求:求恩、求寬恕。無論如何,因為天主無限量的恩寵降臨在我們身上,所以我們要: 「常讚頌天主」──《宗徒大事錄》第2章47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26條:聖事與教會有何關係?//基督把聖事交託給祂的教會。聖事是「教會的」,有雙重意義:聖事「憑教會」而存在,因為它們是教會的行動,而教會本身是基督行動的聖事;聖事也是「為教會」而存在的,因為它們建設教會。//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min

Ratings & Reviews

5
out of 5
2 Ratings

About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