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岛FM

中信出版

跳岛FM(Talking Literature)是一档文学播客,一份可以听的文学生活杂志。节目每周更新,由中信出版集团出品。2020年创立至今,已入选苹果播客“年度编辑推荐”、小宇宙“年度热门播客”、新周刊“年度十大推书人”等知名奖项。

  1. 4H AGO

    EP05 模仿老钱,理解老钱,杀死老钱

    你听到的是跳岛「读懂金钱」付费系列节目的第五期试听片段,「读懂金钱」付费专题目前只在小宇宙app和网易云音乐上线。如果你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欢迎你在这两个平台付费支持我们! “老钱”——这个原本隐藏在博物馆捐赠者名单背后的神秘阶层,正在全世界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从《继承之战》男主角那顶650美元的鸭舌帽开始,铺天盖地的“静奢风”穿搭教程席卷社交网络。我们似乎正在经历一场集体的老钱崇拜。 但什么是真正的老钱?本期节目,长居纽约的作家、译者钟娜将从一次误闯曼哈顿私人水上停机坪的经历讲起,带领我们走进老钱世界的隐秘入口。从伊迪丝·沃顿笔下1870年代纽约上层社会的“纯真年代”,到菲兹杰拉德笔下那个为爱情挥金如土却未能得偿所愿的盖茨比,再到《白莲花度假村》中糜烂狗血的巨富生活,是什么构成了老钱与新钱之间的界限?模仿老钱,理解老钱,杀死老钱,在渴慕与憎恨之间,老钱成为一种执念。 老钱世界从未如此可见,也从未如此虚幻。或许,只要稳定与主流还有诱惑力,我们就将永远为老钱们的故事倾倒。毕竟老钱两个字中最珍贵的,不是“钱”,而是“老”——是被改写的时间。老钱,从来不只是关于财富,而是一场通过文化操演实现的,禁止阶级跌落的完美幻觉。 【本期主播】 钟娜 中英双语写作者、文学译者,生于成都,现居纽约。译作有萨利·鲁尼三部曲《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正常人》《聊天记录》。其中文作品散见《小说界》《上海文学》《新京报书评》《上海文化》等,英文作品发表于Carve, The Margins, Lit Hub, The LosAngeles Review of Books, The Millions, A Public Space等核心文学期刊。 【时间轴】 02:00 你见过“老钱”吗?从一次曼哈顿私人停机场偶遇说起 04:06 城市中隐身的“老钱”——博物馆捐赠、街道与建筑的命名 05:54 “静奢风”兴起:《继承之战》里的Loro Piana鸭舌帽 12:48 《欲望都市》:一身纯白的“无趣”穿搭如何成为当下新宠? 17:30 《纯真年代》:很难想象洛克菲勒也曾是一个暴发户 27:11 从纽约历史来看,“老钱”到底凭什么比“新钱”高贵? 30:20 《了不起的盖茨比》:把钱看作手段还是目的,决定了两种人生 35:39 面对钱做一个浪漫主义者,只能一败涂地 39:03 《信任》:当钱由实变虚,资本如何成为叙事的同构 46:14 《寄生虫》:模仿“老钱”,欺骗“老钱”,杀死“老钱” 49:50 老钱风的前史“常春藤美学”,cosplay前的cosplay 55:29 虚构的现实:我们正在消费怎样的“老钱幻觉”?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伊迪斯·沃顿(Edith Warton):美国小说家,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女性。《纯真年代》《欢乐之屋》深刻描写纽约上流社会即“老钱”阶层的习俗、虚伪与约束。她的写作常常揭示老钱与新钱的冲突,以及金钱背后的社会规训与性别压迫。 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Francis Fitzgerald):美国小说家,以描绘爵士时代浮华而著称,被广泛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 埃尔南·迪亚斯(Hernan Diaz):阿根廷裔美国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远方》是普利策奖和笔会奖的决选作品,第二部小说《信任》获2023年普利策小说奖,入围布克奖,目前正由HBO改编为限定剧。 约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美国实业家,1870年创立标准石油,在全盛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亿万富豪与全球首富,普遍被视为西方世界史上首富。 奉俊昊(봉준호):韩国电影导演、制片人和编剧。他的电影着重强调社会议题,犯罪悬疑和黑色幽默,代表作《杀人回忆》《雪国列车》《寄生虫》,《寄生虫》 还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电影。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美国犯罪小说家,以心理惊悚类型的作品而闻名,代表作是《天才雷普利》系列小说。 书籍 《纯真年代》《了不起的盖茨比》《信任》《天才雷普利》 影视 《继承之战》《橘郡娇妻》《白莲花度假村》《欲望都市》《就这样...》《寄生虫》《天才雷普利》《虚构安娜》《安娜》 【出品方】中信书店 【出品人】李楠 【策划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运营编辑】黄鱼 【运营支持】李坪芳 【平面设计】王尊一 【后期剪辑】 崔崔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

    3 min
  2. 6D AGO

    EP04 是谁偷走了女性的钱包?

    你听到的是跳岛「读懂金钱」付费系列节目的第四期试听片段,「读懂金钱」付费专题目前只在小宇宙app和网易云音乐上线。如果你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欢迎你在这两个平台付费支持我们! 你有没有关注过女装的口袋? 研究显示,女装口袋平均只有男装口袋的一半大小,很多裙子甚至根本没有口袋。这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传统社会,女性被认为没有随身携带钱物的必要,因为她们的生活理所当然地依附于男性。没有口袋,意味着没有独立支配金钱的空间;而没有钱包,就没有经济自主权。 本期节目,文学研究者、作家张秋子将带领我们追溯19世纪文学中三个关于钱包的细节——从《包法利夫人》中那个潘多拉魔盒般的画中钱包,到女性主义文学经典《黄色墙纸》作者夏洛特·吉尔曼笔下象征着独立的口袋,以及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可以暂时安放婚戒的荷包。钱包在她们的手中,是金钱的容器,也是权力与自由的隐喻。 但今天,当“全职女儿”成为流行词汇,当年轻女性因就业困境退回家庭、失去收入来源,理想躺平生活的表象背后,是依附与寄生之间愈加模糊的界限。正如金爱烂《滔滔生活》中那个觉得自己在“吞咽母亲”的女孩——文学让我们看见,女性的寄生困境从未远去。关于金钱、劳动与女性独立的沉重议题,还在延续。 【本期主播】 张秋子 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写作者,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著有《小说榫卯》《与达洛维夫人共度一天》《堂吉诃德的眼镜》等。 【时间轴】 00:00 什么是“全职女儿”?“全职女儿”背后的女性困境 07:27 作为“奖品”的女性形象:《荷马史诗》里的女奴与童话中的公主 16:33 《包法利夫人》:画中少女的钱包,何以成为艾玛宿命的诅咒? 23:00 《如果我是一个男人》:没有口袋的裙子,如何装下金钱与自由 28:00 《达洛维夫人》:痛苦时,可以把婚戒放进钱包 32:25 成为“全职女儿”真的是一种解脱吗? 41:30 儿子享受蜜月时,女儿在清理母亲的排泄物 51:53 金爱烂:“每吞下一个饺子,都感觉是在吞咽妈妈” 54:00 为什么越中产的父母,被寄生后越焦虑? 61:00 文学无法开处方,但能让模糊的痛苦现形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意大利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命运交叉的城堡》等。 尼古拉·果戈理(Nikolai Gogol):俄国批判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死魂灵》《钦差大臣》。节目中提到的《圣诞节前夜》《鼻子》为其短篇小说作品。 伊娃·易洛思(Eva Illouz):法国社会学家,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研究主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曾被德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 12 位思想家之一。著有《爱,为什么痛?》《冷亲密》《爱的终结》等。 简·奥斯丁(Jane Austen):英国小说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她的小说表面是爱情故事,核心却是经济安排,揭示了金钱、婚姻与阶层的紧密勾连。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法国小说家,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著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 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与记者,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夏洛特·吉尔曼(Charlotte Gilman):美国作家、女性主义先锋。著有《黄色墙纸》《她的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英国作家,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先锋。著有《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奥兰多》《海浪》《一间自己的房间》。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著有《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世界的苦难》。 林雪虹:马来西亚作家,现居中国。代表作《林门郑氏》《别处的月光》。 克莱尔·吉根(Claire Keegan):爱尔兰短篇小说家。以精致动人的短篇小说见长,代表作有《南极》《走在蓝色的田野上》《寄养》。节目中提到的《唱歌的收银员》收录于短篇小说集《水最深的地方》。 金爱烂:韩国作家。作品反映了当代韩国青年生活处境,代表作有《你的夏天还好吗》《外面是夏天》《滔滔生活》。 书籍 《荷马史诗》《见树又见林》《爱,为什么痛?》《包法利夫人》《保尔和维吉尼》《云朵的道路》《黄色墙纸》《达洛卫夫人》《大学生》《林门郑氏》《水最深的地方》《滔滔生活》 出品方 | 中信书店 出品人|李楠 策划人|蔡欣 制作人 | 何润哲 广岛乱 运营编辑 | 黄鱼 运营支持|李坪芳 设计|王尊一 后期剪辑 | KIMIU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

    3 min
  3. 6D AGO

    EP03 不花钱,就能抵抗消费主义吗?

    你听到的是跳岛「读懂金钱」付费系列节目的第三期试听片段,「读懂金钱」付费专题目前只在小宇宙app和网易云音乐上线。如果你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欢迎你在这两个平台付费支持我们!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又打响了,你的满减凑得还划算吗? 当买买买逐渐成为一种让人痛并快乐着的苦役,或许你会决心践行极简和长期主义。只是,不花钱,就可以置身事外吗?本期节目,作家、文学翻译于是将从风靡全球的《断舍离》谈起,聊一聊被商品裹挟的我们该如何自处,以及一个比购物节让你多花了多少钱更重要的问题:消费主义,如何改变了你是谁? 从于斯曼《逆流》中奢侈品堆砌出的幻梦,到《信任》中金钱流动背后的性别剥削,再到《美国精神病人》中吞噬个体的品牌清单,暴力与物质互为镜像;理解商品,就是理解消费社会中不知不觉被物化的每一个你和我。 最终,我们或许只能承认:在这个时代,消费早已成为生活的隐形剧本,不论如何抵抗,我们最终只能在无限丰饶的物质包围中,被温柔俘获。 【本期主播】 于是 作家、文学翻译。著有《查无此人》《有且仅有》《你我好时光》等长短篇小说、《慌城孤读》等散文集。译有三十余部英美文学作品,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云游》、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证言》,国际布克奖得主玛丽克·卢卡斯·莱纳菲尔德的《不安之夜》等。 【时间轴】 01:25 消费,是铺张浪费的陷阱,还是促进经济的法宝? 07:48 断舍离与极简,真的能让我们摆脱消费主义吗? 11:54 《东京八平米》:缩减生活的疆域,反而获得自由 18:43 谈谈异化:只浏览不购物,也在为电商做贡献吗? 24:24 一对年轻人辞职逃离大城市后,为什么又回来上班了? 26:20 《小时代》之外,还有更令人崩溃的logo清单式文学 34:10 鲍德里亚《物体系》:到底什么是氛围感? 36:40 《白噪音》:在超市收银台,排队结算一生的账 46:30 《南货店》:消费主义时代之外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47:28 何为《信任》:为什么说金钱的本质是一种虚构? 01:03:02 萨拉马戈《物托邦》:当人沦为物,而物统治人 01:05:58 消费主义生活剧场:被观看的我们没有秘密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亚当·斯密(Adam Smith):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国富论》。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德国著名哲学家、政治理论家、经济学家。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1848年与恩格斯合著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以及三卷本的《资本论》。 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瑞士语言学家、符号学家、哲学家,为20世纪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学批评家,代表作《神话修辞术》《恋人絮语》《符号学原理》《明室:摄影札记》等。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著有《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世界的苦难》。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权主义活动家,代表作《第二性》详细分析女性受压迫的情况,从哲学高度上建立了当代女权主义。 山下英子(Yamashita Hideko):日本收纳师,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出版作品有《断舍离》《断舍离心灵篇》《年龄断舍离》《自在力》等。 吉井忍(Yoshii Shinobu):日籍华语作家,曾在成都留学,法国南部务农,辗转台北、马尼拉、上海等地任新闻编辑。现专职写作,著有《格外的活法》《东京八平米》《四季便当》《东京本屋》。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批判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著有《单向度的人》《爱欲与文明》《审美之维》等。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当代社会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与哲学家之一,代表作《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现代性与大屠杀》《将熟悉变为陌生》。鲍曼指出现代社会已从“生产者社会”转变为“消费者社会”,人的身份由消费能力定义。金钱与消费不再是选择,而是社会生存的必需。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法国社会学家、文化理论家,代表作《消费社会》《物体系》《致命的策略》。他提出消费是一种符号体系,奢侈品的价值源自差异化和符号地位,而非实用性。 乔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法国当代著名的先锋小说家,他的小说以任意交叉错结的情节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见长,代表作《人生拼图版》《物》《沉睡的人》《W或童年回忆》。 唐·德里罗(Don DeLillo):美国后现代小说家,代表作《白噪音》《地下世界》。他以冷峻的风格书写消费主义、媒体、死亡和技术时代的焦虑。 布雷特·伊斯顿·埃利斯(Bret Easton Ellis):美国作家,代表作《美国精神病》。《美国精神病》一度因暴力与色情内容遭争议,却成为解读20世纪末资本文化的经典文本,揭示了消费主义与人格异化的极端结果。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前苏联电影导演、编剧,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代表作《牺牲》《乡愁》《潜行者》《镜子》《索拉里斯》等。 罗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法国电影导演、编剧、剪辑。代表作《扒手》《钱》《死囚越狱》《圣女贞德的审判》等,其中《钱》改编自托尔斯泰短篇小说《假息票》。 列夫·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若利斯·卡尔·于斯曼(Joris-Karl Huysmans):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转型中的重要作家,象征主义的先行者。擅长对颓废主义和悲观主义进行深度剖析,主要作品有《逆流》《该诅咒的人》《起航》等。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葡萄牙作家,主要作品有《修道院纪事》《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等。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英国法理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1785年提出“圆形监狱”概念,尽管实体建筑未在其生前建成,但方案被扩展至学校、医院等场所设计理念中。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将其阐释为现代权力机制的隐喻,揭示“全景敞视主义”通过空间关系实现个体规训的原理。 书籍 《国富论》《资本论》《第二性》《老年》《断舍离》《极简主义》《东京八平米》《一间自己的房间》《单向度的人》《物体系》《消费社会》《致命的策略》《冷记忆》《物》《美国精神病》《白噪音》《训道学》《假息票》《南货店》《信任》《逆流》《物托邦》 影视 《大和抚子》《吃饱睡足等幸福》《美国精神病人》《白噪音》《钱》《华尔街之狼》 出品方 | 中信书店 出品人|李楠 策划人|蔡欣 制作人 | 何润哲 广岛乱 运营编辑 | 黄鱼 运营支持|李坪芳 设计|王尊一 后期剪辑 | KIMIU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

    3 min
  4. 6D AGO

    EP02 什么样的人算“经济学人”?

    你听到的是跳岛「读懂金钱」付费系列节目的第二期试听片段,「读懂金钱」付费专题目前只在小宇宙app和网易云音乐上线。如果你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欢迎你在这两个平台付费支持我们! 19世纪的英国,一个新的概念悄然兴起——“经济学人”,也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人。这一永远理性、终极利己的形象,很快成为了庞大经济理论中的基础假设。 很少有人提到的是,几乎与此同时,同样是在英国,现代小说也从上天入地、刀山火海的骑士传奇中分化出来,坠入账单、婚嫁、租房、还贷的现实世界。 这是巧合吗?浪漫故事中的纯爱少女们怎么就成为要面包不要爱情的经济主体了?本期节目,美国布朗大学比较文学博士、英国文学研究者肖一之将从《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名利场》等经典作品入手,解析“经济学人”如何登上历史舞台,如何演变,又如何反映出我们所处时代的困境。 当理性计算逐渐成为时代主流,小说家们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构想替代性的叙事。或许,重温这些故事,也是在提醒我们思考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在一个拜金的世界里,除了成为经济学人,我们还有别的活法吗? 【本期主播】 肖一之 译者、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美国布朗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主要研究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英国文学、比较文学、全球思想史、文学与科学。译有英国作家福特·马多克斯·福特著“队列之末”四部曲后两部、美国作家 E.B.怀特散文集《论希望》、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短篇小说集《爱因斯坦的怪兽》等作品。 【时间轴】 02:00 罗曼史 vs 小说:从浪漫骑士传奇到账单、进货、租房子 08:09 小说是堕落世界的圣歌,被上帝抛弃的世界的史诗 10:00 理性?算计?利己?到底什么是经济学人? 16:00 《鲁滨逊漂流记》:真不好意思承认,被困荒岛后还是想搞钱 22:00 《傲慢与偏见》:闺蜜嫁给了被我拒绝的相亲丑男? 37:50 《名利场》:怎样一毛钱不花,过上一年好日子? 50:00 《米德尔马契》:如果能继承一大笔遗产,谁还想努力呢? 63:00 《我们共同的朋友》:当英国霸道总裁冒充保镖爱上做保洁的我 75:42 19世纪纯爱战士狄更斯的高呼:光有理性是没用的,真爱拯救世界! 78:20 《新寒士街》:不把文化理想当生意,还能活下去吗? 91:00 《霍华德庄园》:站在金钱之岛,双脚才能不被生活的海浪拖走 104:44 来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辩白:为什么要想谈文学反而更应该谈钱?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拜伦(Lord Byron):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革命家,代表作《唐璜》。 安妮·伊莎贝拉·米尔班克(Anne Isabella Milbanke):英国教育改革家和慈善家,诗人拜伦之妻,人称拜伦夫人。 埃达·洛夫莱斯(Ada Lovelace):英国数学家,作家,诗人拜伦的唯一婚生子女。她是第一位主张计算机不只可以用来算数的人,也发表了第一段分析机用的算法,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简·奥斯丁(Jane Austen):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以《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闻名,描绘女性在金钱与爱情之间的理性抉择。 格奥尔格·卢卡奇(György Lukács):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小说理论》,提出“小说是被上帝抛弃的世界的史诗”。 黑格尔(G. W. F. Hegel):德国哲学家,提出“世界的散文”概念,强调现代生活的矛盾与复杂性。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代表作《论自由》《政治经济学原理》,提出“经济学人”(economic man/homo economicus)概念。 莱昂内尔·罗宾斯(Lionel Charles Robbins):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对确定经济学的意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他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作出选择的科学”。 玛丽·普维(Mary Poovey):美国文化史学家与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小说作为想象秩序》,研究女性写作的发展、小说与经济学的历史交织,提出小说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英国作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被视为现代小说的奠基人。 W.H.奥登(W.H. Auden):英国诗人,凭长诗《焦虑的年代》获得普利策诗歌奖,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写过《致拜伦爵士的信》,称奥斯丁“比乔伊斯更令人震惊”。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诗人、小说家,著有《都柏林人》《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以意识流写作著称。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W. M. Thackeray):英国讽刺小说家,著有《名利场》,其标题灵感来源于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中描写的“浮华集市”(Vanity Fair)。 约翰·班杨(John Bunyan):英国基督教作家、布道家,其著作《天路历程》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寓言文学。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本名Mary Ann Evans):英国小说家,著有《米德尔马契》,擅写理性与道德的冲突。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代表作《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等。《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其晚期代表作。 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英国小说家,著有《新寒士街》,描绘知识分子在资本社会的困境。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英国诗人、剧作家、散文家、评论家、伦理学家、布道者、传记作家与辞典编撰家,花九年时间独力编出的《约翰逊字典》,为他赢得了“博士”头衔。 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与记者,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英国小说家、散文家,著有《霍华德庄园》《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等。 书籍 《堂吉诃德》《傲慢与偏见》《政治经济学原理》《鲁滨逊漂流记》《名利场》《米德尔马契》《我们共同的朋友》《新寒士街》《天路历程》《致拜伦爵士的一封信》《尤利西斯》《霍华德庄园》 音乐 《谈钞票伤感情 谈感情又伤钞票又伤感情》(顶楼的马戏团,2013) 出品方 | 中信书店 出品人|李楠 策划人|蔡欣 制作人 | 何润哲 广岛乱 运营编辑 | 黄鱼 运营支持|李坪芳 设计|王尊一 后期剪辑 | 崔崔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

    3 min
  5. EPISODE 221

    EP01 贫穷真的会限制人的想象力吗?

    你听到的是跳岛「读懂金钱」付费系列节目的第一期试听片段,「读懂金钱」付费专题目前只在小宇宙app和网易云音乐上线。如果你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欢迎你在这两个平台付费支持我们! 「读懂金钱」付费系列节目的第一期,我们将跟随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美国西北大学德语文学博士、「世界莫名其妙物语」主播见师,探讨一个被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框架忽略的微妙话题——钱的感觉。 无须多言,人人都明白有钱和没钱的差别不止于银行账户上数字的长短。然而,钱的感觉如何渗透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影响我们对语言的运用,乃至改写我们想象力的边界? 本期节目,我们将通过四位背景截然不同的作家——本雅明、赫塔·米勒、路易丝·梅尔滕、詹姆斯·鲍德温——来比较富人写富、富人写穷、穷人写穷这三种迥异的文学呈现。从本雅明笔下那个充满安全感的柏林童年,到赫塔·穆勒描绘的无味屠宰场,富人的回忆散发着烤苹果的香味,而穷人的书写里只有重复的符号和逐渐涣散的生命。这不是文字技巧的高低,而是生存状态的真实映照。 什么样的生活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书写?匮乏能否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这些问题背后,是更多有关真实、阶级和文学伦理的质问。 【本期主播】 见师(曹洁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美国布朗大学比较文学学士、西北大学德语文学博士,德国研究协会(GSA)会员,曾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于早稻田大学、巴黎三大访学。主要研究领域:现当代德语文学,批判理论,新媒体研究和游戏美学理论。作品见于Games and Culture, Journal for Cultural Research, German Quarterly, Germanic Review等。此外也在播客节目“世界莫名其妙物语”里扮演好为人师的主播见师。 【时间轴】 00:33 为什么要谈“钱的感觉”? 07:05 富人家孩子本雅明如何看待“有钱”? 12:25 富有,是一种不被打扰的安全感 25:22 有钱有闲滋养的儿童想象力:菜市场也能变成希腊神话 30:20 从《布里格手记》到异味网约车:贫穷的二十种气味 37:40 “你以为薯条的油味能在浴缸里洗掉”——而贫穷永远无法被洗掉 48:05 为什么穷人笔下的屠宰场没有气味? 55:48 赫塔·米勒《心兽》:语言和意象的匮乏来自生活的匮乏 01:04:46 工人自传体写作是一种满足资产阶级读者的消费吗? 01:13:15 《房思琪》与《去山巅呼喊》:能否用丰富的语言描写匮乏的苦难? 01:16:38 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文章?阶层经验如何决定我们的表达方式?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瓦尔特·本雅明:德国犹太裔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代表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拱廊街计划》。本雅明关注资本主义消费文化、都市经验与商品拜物,揭示了金钱、消费与感官体验之间的复杂关系。 赫塔·米勒:德籍罗马尼亚裔作家,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心兽》《呼吸秋千》《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作品常书写极权体制下的匮乏与贫困,敏锐揭示了金钱匮乏对日常生活与语言的侵蚀。 路易丝·梅尔滕: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妇女运动家与作家。作品《躯干》是一部工人自传体小说,描绘疾病与贫困的童年。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诗人,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人物。作品《布里格手记》展现都市孤独与没落。 詹姆斯·鲍德温:美国小说家,社会活动家。作为黑人和同性恋者,鲍德温的许多作品关注20世纪中叶美国的种族问题和性解放运动。代表作《去山巅呼喊》《乔瓦尼的房间》等。 书籍 《1900年代的柏林童年》《心兽》《躯干:一个孩子的书》《布里格手记》《去山巅呼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我是范雨素》 音乐 《Common People》(Pulp, 1995) 【出品方】 中信书店 【出品人】李楠 【策划人】蔡欣 【制作人】 何润哲 广岛乱 【运营编辑】 黄鱼 【运营支持】李坪芳 【设计】王尊一 【后期剪辑】 KIMIU

    3 min
  6. OCT 17

    220 “我的朋友得了诺贝尔奖”:对话拉斯洛译者余泽民

    本期岛上主播:于是 当瑞典文学院在2025年10月9日念出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名字,这位常年徘徊在赔率榜的匈牙利作家终于迎来了全世界的关注。本期跳岛FM,我们邀请到了一位极为特殊的嘉宾——余泽民。他不仅是《撒旦探戈》等多部拉斯洛代表作的中文译者,更是与他相识三十多年的挚友。 这不是一次典型的文学访谈。我们没有急于进入书本,而是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从1993年春夜的派对上,那个一身黑衣,眼睛浅蓝深邃如波斯猫,主动靠近他的异国长发男人讲起。余泽民回忆他们如何因李白结缘,如何在葡萄架下的童话小屋里一起生活,如何在北京的胡同里购买二锅头,又如何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被语言与想象的力量俘获。这些生动的细节,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立体的拉斯洛,一个温柔、悲悯的灵魂。 想了解这位以艰涩闻名的文学大师,究竟可以从哪本书读起?他那些跨页不断、如同俄罗斯套娃般层层嵌套的长句背后,究竟承载着怎样的思想,又要如何翻译成中文?他的小说如何以寓言的方式回应东欧的政治变迁?为什么他说自己不需要电影,又与导演塔尔·贝拉有了持续数十年的传奇合作?作为中国人,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拉斯洛对中国的向往,理解他笔下的中国?为什么尽管他反复书写人类的劣根性,却并不是悲观主义者,而是一个“忧郁主义者”? 【本期嘉宾】 余泽民:20世纪80年代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攻读硕士学位,从事艺术心理学研究。1991年赴匈牙利工作。旅居国外期间,当过诊所医生、插图画家、大学老师、报社主编、翻译、家教、导游、演员,甚至果农蒜农等。游历欧洲列国,体味生活,笔耕不辍。现定居匈牙利布达佩斯。2017年,在第24届布达佩斯国际图书节上,余泽民获颁“匈牙利文化奖”。 【本期主播】 于是:作家、文学翻译。著有《查无此人》《有且仅有》《你我好时光》等长短篇小说、《慌城孤读》等散文集。译有三十余部英美文学作品,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云游》、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证言》,国际布克奖得主玛丽克·卢卡斯·莱纳菲尔德的《不安之夜》等。 【时间轴】 00:00 「读懂金钱」专题付费节目早鸟价售卖中! 00:37 诺奖揭晓后收到总理贺电:谢谢,但我还会继续反对你的执政理念 07:26 初识拉斯洛:如果说我们是朋友,李白是介绍人 14:16 “这么一个人,通过书是读不到的” 20:07 拉斯洛学会的第一句中文:“一瓶二锅头” 25:30 用一个月的翻完《茹兹的陷阱》,被自己译出的文字震撼了 29:50 从拉斯洛开始,把当代匈牙利文学翻译介绍到中国来 33:12 拉斯洛最著名的长句分两种:一种像套娃,一种像火车 37:14 从《撒旦探戈》到《仁慈的关系》,拉斯洛的长句是怎样进化的 41:26 “砰 砰 砰 砰”——将玛丽莲·梦露的探戈写进《温克海姆男爵返乡》 46:09 上海九龙柱的传说:拉斯洛想象中的中国 54:16 拉斯洛如何用虚构回应东欧的政治格局变化 60:41 卡夫卡的寓言风格对拉斯洛小说创作的影响 62:26 拉斯洛的底色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悲悯 72:41 从长句子到长镜头:拉斯洛与塔尔·贝拉的传奇合作 88:28 阅读拉斯洛的最佳顺序:《撒旦探戈》其实没那么难! 95:03 一夜成为网红译者,余泽民怎么理解翻译这件事?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延伸收听 乒乓台050 | 拉斯洛的长句≠贝拉·塔尔的长镜头 151 专访匈牙利作家马利亚什·贝拉:东欧文学的另类气质 | 独上阁楼 人物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匈牙利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5年布克国际奖得主,囊括了包括科舒特奖、共和国桂冠奖等几乎所有重要的匈牙利文学奖项,著有《撒旦探戈》《反抗的忧郁》《仁慈的关系》,以后现代主义小说、反乌托邦主题与忧郁的基调闻名。著名导演塔尔·贝拉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改编自其作品。 塔尔·贝拉(Tarr Béla):匈牙利导演、剧作家,匈牙利艺术电影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包括长达七小时的《撒旦探戈》以及《鲸鱼马戏团》《都灵之马》《来自伦敦的男人》《诅咒》等。 纳达斯·彼得(Nádas Péter):匈牙利作家,剧作家,散文家,代表作《平行故事》《故事终结》。 裴多菲·山多尔(Petőfi Sándor):匈牙利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自由主义革命者,被认为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其中800余首流传至今,其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 沃洛什·山多尔(Weöres Sándor):匈牙利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和文化学者,科舒特奖得主。其创作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翻译有《道德经》等中国典籍及李白等诗人的作品。 凯尔泰斯·伊姆雷(Kertész Imre):匈牙利作家,代表作《无形的命运》,以他在集中营的生活为背景。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因该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的痛苦经历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而其自传体文学风格也具有独特性”。 马洛伊·山多尔(Márai Sándor):匈牙利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主要作品有《烛烬》《伪装成独白的爱情》《一个市民的自白》等。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波兰国宝级作家,代表作《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雅各布之书》等。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来观照人类生活。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授奖理由为“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奥地利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包括话剧《冒犯观众》、小说《守门员的焦虑》和维姆·文德斯电影《歧路》《柏林苍穹下》的剧本。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德语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被评论家们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城堡》《审判》《变形记》。 乔治·西默农(Georges Simenon):比利时法语作家,一生中创作超过450部推理小说,著有自传《一个平凡的人》。塔尔·贝拉导演电影《来自伦敦的男人》改编自其小说。 戴维·罗宾森(David Robinson):英国电影评论家、作家,曾为《视与听》《金融时报》《泰晤士报》长期撰稿,并撰写了查理·卓别林的官方传记《卓别林画传》。 书籍 《撒旦探戈》《反抗的忧郁》《仁慈的关系》《世界在前进》《温克海姆男爵返乡》(即将出版)《乌兰巴托的囚徒》《梵高传》《在路上》《平行故事》《故事终结》《雅各布之书》《城堡》《丑陋的中国人》《命运无常》《烛烬》《摘郁金香的男孩》 影视 《撒旦探戈》《鲸鱼马戏团》《都灵之马》《来自伦敦的男人》《最后一艘船》《有一个中国人》《光荣之子》(自由与爱情) 【出品方】中信书店 【出品人】李楠 【策划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运营编辑】黄鱼 【运营支持】李坪芳 【平面设计】王尊一 【后期剪辑】崔崔

    1h 44m
  7. OCT 7

    219 自由潜水复活版:谈谈感情,谈谈钱

    本期潜水员:钟娜 于是 肖一之 何润哲 广岛乱 好久不见。 九个月之后重新开麦,几位主播都有些陌生。有人的话筒太久不用固件需升级,有人翻箱倒柜找不到有线耳机…… 但无论如何,能聚在一起「自由潜水」畅聊读书,真是太快乐了! 毕竟,在缺席的这半年多里,我们错过了太多事情:一大批中文原创不一定算原创了,《使女的故事》又成禁书了,劳模麦克尤恩又出新作了,《呼啸山庄》被网飞魔改了…… 不过,在这第一期来之不易的复活节目中,我们选择——从钱包谈起。 常言道“谈钱伤感情”,可在文学里,谈钱往往不止会伤心。金钱是小说最常见的动力机制,也是最老套的主题。在马克·吐温笔下,一袋子金币可以败坏一整个哈德莱堡;而到了简·爱的动荡人生里,一位远房亲戚的遗产就可以扭转爱情故事的结局。 这个秋天,跳岛FM推出「读懂金钱」付费专题节目。如果你想知道文学如何讲述经济史、如何记录消费社会、如何揭示财富与自由的复杂关系,这期先导集,就是我们带给你的开胃菜。 特别说明 由于各平台对付费节目的支持和策略各有不同,「读懂金钱」付费专题节目目前只在小宇宙App和网易云音乐上线,如果你对内容感兴趣,请移步购买。感谢你的支持! ——为什么要听一档文学播客来讲钱? 你可能会问,放着理财秘籍不看、经济学讲义不学,为什么要来听一帮研究文学的人来讲金钱? 的确,经济学能解释通货膨胀的曲线,金融学能教我们如何配置资产。然而,当我们因为薪水的高低而选择或者错过一份工作,当我们在婚礼上听见“门当户对”的暗示,当我们为一顿昂贵的漂亮饭心痛又难忘,又有几个人,真的会从“效用函数”或“投资组合理论”的角度来思考? 《狗屁工作》的作者大卫·格雷伯曾说,经济学最重要的假设,是人类不同的行为领域之间存在的清晰的分界线,任何涉及到钱的交易,都不能和“战争、激情、冒险、神秘、性或者死亡有任何关系”。 钱的故事,从来不只发生在钱的世界。要想看到金钱如何与所有这些理性人假设之外的领域发生关系,文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最具体、最切肤的,是文学。文学让我们看到钱如何潜入爱情与亲情,如何塑造身份与欲望,如何在一个人的一生里,既是机会,又是桎梏。 ——为什么要做付费节目? 选择“金钱”作为主题,本身就是一次声明。我们不回避价值交换——金钱不仅是一个话题,也是我们这个播客项目的形式与隐喻。 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直面一个现实:知识与时间同样需要被珍视。制作一档深入的节目,需要阅读、讨论、写作与录音的持续投入。让节目从免费走向付费,不只是形式上的改变,也是我们对内容质量的一种承诺,对更加良性的发展机制的一种探索。我们愿意陪伴你用文学的视角透视生活,而付费,正是让这份探索能够延续的方式。 【本期潜水员】 何润哲,跳岛FM策划人,译者。缓慢社会化中。(社交平台ID:烧酒哲) 广岛乱,跳岛FM策划人,影像创作者,小红书/豆瓣ID:广岛乱。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肖一之,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时间轴】 00:00 九个月没见,听众朋友们,想死你们啦! 02:47 为什么要做付费节目?为什么选择“金钱”做主题? 10:40 《金山》与《金山的成色》:文学如何讲述经济史? 14:57 花钱文学研究报告:消费的意义不止是买买买 18:08 小说失去了捕捉消费社会的能力了吗? 26:26 欲望不存在:大家都是什么时候对奢侈品祛魅的? 38:53 19世纪居然有一本叫做《政治经济学》的小说? 49:36 “英国王子用金盘子吃韭菜盒子”——如何有想象力地书写贫穷? 56:00 为什么东西方文化人都觉得谈钱很羞耻? 59:17 美国特产:无处不在的“老钱/新钱”鄙视链 70:06 货币最重要的功能,是将无法量化的人情转化为可以转移的货币 78:09 “为什么写作?——当然为了钱!只有傻子才会为了别的写作!” 83:52 作家中的赌徒:萨冈的五个亿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千卢布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瓦尔特·本雅明:德国犹太裔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代表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拱廊街计划》。本雅明关注资本主义消费文化、都市经验与商品拜物,揭示了金钱、消费与感官体验之间的复杂关系。 赫塔·米勒:德籍罗马尼亚裔作家,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心兽》《呼吸秋千》《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作品常书写极权体制下的匮乏与贫困,敏锐揭示了金钱匮乏对日常生活与语言的侵蚀。 齐格蒙特·鲍曼:当代社会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与哲学家之一,代表作《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现代性与大屠杀》《将熟悉变为陌生》。鲍曼指出现代社会已从“生产者社会”转变为“消费者社会”,人的身份由消费能力定义。金钱与消费不再是选择,而是社会生存的必需。 让·鲍德里亚:法国社会学家、文化理论家,代表作《消费社会》《物体系》。他提出消费是一种符号体系,奢侈品的价值源自差异化和符号地位,而非实用性。 亦舒:香港流行小说家,代表作《喜宝》《我的前半生》《玫瑰的故事》。她被视为华语世界最早直白描写消费与女性欲望的作家之一。 哈里亚特·马蒂诺:英国作家、社会学先驱,被称为“第一位女性社会学家”。她的《政治经济学阐释》以小说化故事解读经济学原理,曾是畅销书。马蒂诺是19世纪最早尝试用文学手法普及经济学知识的人,说明“钱”早已是文学叙事的核心主题之一。 E.M. 福斯特:英国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兹庄园》《印度之行》。出身中产,终身经济状况优渥,小说充满对阶层与金钱关系的敏锐洞察。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锁》。曾是当时全球收入最高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常涉及金钱与欲望的纠葛,尤其是金钱如何影响个人选择和道德。 安·拉德克里夫:18世纪英国哥特小说女王,代表作《奥多芙的神秘》《意大利人》。她是最早靠写作稿费积累财富的女性小说家之一。 简·奥斯丁:英国小说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她的小说表面是爱情故事,核心却是经济安排,揭示了金钱、婚姻与阶层的紧密勾连。 弗朗索瓦·萨冈:法国作家,代表作《你好,忧愁》。18岁成名,被称为“文学神童”。她的小说常描绘上流社会青年人的空虚与消费主义式的享乐生活。萨冈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奢靡与债务,她既写也亲身实践了消费社会的幻梦与崩塌。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罗斯文学巨匠,代表作《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赌徒》。他本人因赌博成瘾和债务问题而饱受困扰,甚至因还债压力而高强度写作。《赌徒》直接以自己的债务经历为蓝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显示:金钱可以摧毁人的精神,也能迫使作家在绝境中写出伟大作品。 塞缪尔·约翰逊:18世纪英国作家,词典编纂者。他直言不讳地承认“没人只为艺术写作,写作就是为了钱”,是18世纪最坦率把文学与经济挂钩的声音之一。 查尔斯·狄更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代表作《雾都孤儿》《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出身贫困,少年时代曾在工厂打工,这种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笔下的贫穷与阶级描写。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作家、评论家,代表作有《使女的故事》《盲刺客》。她的随笔集《偿还》讨论债务与文化传统,提出金钱与故事、叙事密不可分:债本身就是一种文学。阿特伍德不仅是当代重要小说家,也在金融危机等社会语境中,思考文学与经济系统的互动。 大卫·格雷伯:美国人类学家,社会思想家,代表作有《毫无意义的工作》《规则的悖论》《债》。他提出“货币源于债务”的理论,反驳了传统经济学“货币源于以物易物”的说法。 唐·德里罗:美国后现代小说家,代表作《白噪音》《地下世界》。他以冷峻的风格书写消费主义、媒体、死亡和技术时代的焦虑。 布雷特·伊斯顿·埃利斯:美国作家,代表作《美国精神病》。《美国精神病》一度因暴力与色情内容遭争议,却成为解读20世纪末资本文化的经典文本,揭示了消费主义与人格异化的极端结果。 伊迪丝·华顿:美国小说家,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女性。《纯真年代》《欢乐之屋》深刻描写纽约上流社会即“老钱”阶层的习俗、虚伪与约束。她的写作常常揭示老钱与新钱的冲突,以及金钱背后的社会规训与性别压迫。 阿伦达蒂·罗伊:印度知名作家、社会

    1h 32m
  8. 218 自由潜水特别版:上岛吃饭,虽然是散伙饭

    12/27/2024

    218 自由潜水特别版:上岛吃饭,虽然是散伙饭

    本期岛上主播:于是 肖一之 钟娜 何润哲 广岛乱 2024年还没走到尽头,我们已经急着回望。本期「自由潜水」特别版年度阅读盘点,跳岛的常驻主播于是、肖一之、钟娜、何润哲和广岛乱在回顾一年来的阅读与生活时,不约而同地发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落入“错乱”——在长达一年的时间轴上,我们打下纷乱的标签。步履不停,却依旧像在兜兜转转。日历上的标记越积越多,出口却始终隐没在下一页待办事项之后。 “人生多是不可预料之事。”这一年,我们在现实里反复失衡,也依旧在书堆里翻找答案——钟娜又认识了一位“既旧且新”的有趣作家;于是高效完成了系统性阅读的全部计划;广岛终于记住了自己读过的书;肖一之从书架第二排捞回经典的心愿也算达成;润哲扎进翻译的世界里,在大部头原文和译稿之间来回穿梭。而当我们在“没读”“读过”“读过却忘了”的混沌里反复穿行,那些闪烁着微光的句子,也仍然漂浮在未来的书单里,等待第一次或者再一次相遇。 或许,阅读不是抵达答案,而是练习新的疑问;读书也不为逃离生活,而是走向更大更远的真实。 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我们依然轻盈,努力雀跃。感谢每一位素未谋面的岛民朋友,2025,我们还会在新的书页里相遇。 【本期嘉宾】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肖一之,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何润哲,跳岛FM策划人,译者。缓慢社会化中。(社交平台ID:烧酒哲) 广岛乱,跳岛FM策划人,影像创作者,小红书/豆瓣ID:广岛乱。 【时间轴】 PART1 一个词总结我们的2024年 01:35 错乱!过去和未来都重叠在2024,就这样忙乱地度过了一年 03:25 调整——好像应该卷一下了,但还是过完年再说吧! 08:30 忙了又忙,但人生多是不可预料之事:到了说再见的时刻 12:38 饿了么?饿了就上岛吃饭 PART2 Flag检阅环节:书都读了吗? 13:48 “很新的老作家”Lore Segal:小说依然可以撬动沉重的议题 19:20 一边从书架第二排打捞旧书,一边买新书的肖一之 20:04 要系统性读书的Flag没有倒,在探索与重读中无限延伸 21:31 《真正的归宿》《岛屿的厝》《感官回忆录》:在2024,和跳岛一起发掘爱书 24:18 读了原文,也翻译着大部头:做译者的乐趣有哪些? 28:15 译者之间的决斗:当《雅各布之书》的英译者决定写小说 PART3.1 明珠与遗珠:2024年这些书很火 36:05《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借书卡上的“名利场” 40:45 一本厚厚的《猫鱼》,打捞起“漏网之鱼”般的记忆碎片 46:50《芭芭雅嘎下了个蛋》:这个关于生命、女巫和神话的故事理应在今天流行 49:15《冷到下雪》:跳出身份政治叙事的东亚母女故事 62:17 师承迪迪埃·埃里蓬,90后法国作家如何回应社会现实 68:57 All Fours:一个非常好笑的中年危机故事 PART3.2 明珠与遗珠:我们的年度之书 72:24 “游着,游着,看到一只水獭”:让我们《野泳去》,从文字走向真实的世界 81:22 “每一个花萼都是一处居所”:来自昆虫之城的一组书信 86:07 《如何谈论你没读过的书》:不是我不读书,是我在和每一本书保持公正距离 97:56 “勒古恩果然有点东西”:用科幻手法重写《埃涅阿斯纪》 101:27 真的假的?广岛乱的年度之选震惊在场所有人 PART3.3 明珠与遗珠:这些书应该有更多人看到! 105:52 心爱的艺术家塌房了怎么办——来读读《划清界限?》 107:29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读到抑郁,读《人类世的“资本论”》好像又还有救 111:34 真相本不澄明,那些不提供答案的书才让人读到立体的世界 PART4 新的一年,在新的岛屿上重逢 113:41 偶尔做一下卷人也没关系,肖老师向工业小说开战 114:20 随心所欲地阅读,自由自在地生活 116:29 感谢陪伴,多多上岛吃饭!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PART2 Lore Segal: Her First American, The Reverse Bug, Shakespeare's Kitchen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帕特里西亚·海史密斯|弗兰茨·卡夫卡|珍妮特·温特森|彼得·汉德克|安妮·埃尔诺《真正的归宿》|龚万莹《岛屿的厝》 | 伊莎贝尔·阿连德《感官回忆录》|黑泽明《生之欲》|Albert Camus & Maria Casarès: Correspondance (1944-1959) | Lydia Davis: Essays Two |流沙河《不亦乐乎二十四》|艾略特·温伯格《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云游》《雅各布之书》|Jennifer Croft: The Extinction of Irena Rey PART3.1 村上春树《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李颖迪《逃走的人》|伊恩·麦克尤恩《钢琴课》|米歇尔·维勒贝克《基本粒子》|杨素秋《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威廉·萨克雷《名利场》|朱光潜|李赋宁|杨绛|陈冲《猫鱼》|珍妮特·温特森|赛尔乔·莱昂内《西部往事》|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芭芭雅嘎下了个蛋》《无条件投降博物馆》|邵艺辉《好东西》|欧建梅《冷到下雪》|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丹尼斯·约翰逊《火车梦》|蕾切尔·卡斯克《成为母亲》|石黑雄一《远山淡影》|萨莉·鲁尼|《我的天才女友》|迪迪埃·埃里蓬|爱德华·路易《谁杀了我的父亲》《一个女性的抗争和蜕变》|乔治·佩雷克《物》|Miranda July: All Fours * PART3.2 罗杰·迪金《野泳去》| 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金国威《奈德》|伍尔夫|何雨珈|罗伯特·麦克法伦《荒野之境》|Leena Krohn: *Tainaron|《JOJO的奇妙冒险 石之海》|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Pierre Bayard: Comment parler des livres que l'on n'a pas lus ?, Comment parler des lieux où l'on n'a pas été ?, Comment parler des faits qui ne sont pas produits ?, Qui a tué Roger Ackroyd ? 《谁杀死了罗杰·艾克罗伊德?》|阿加莎·克里斯蒂《罗杰疑案》|戴维·洛奇|厄休拉·勒古恩《黑暗的左手》,Lavinia|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阿内·拉鲁《原始星球》|乔治·威尔斯《时间机器》 PART3.3 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划清界限? 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爱丽丝·门罗|马克·费舍《资本主义现实主义》|韩炳哲|刘铮《西书东藏》|赵萝蕤 | 斋藤幸平《人类世的“资本论”》|奥尔加·托卡尔丘克《雅各布之书》 出品方 | 中信出版集团文学事业部 制作人 | 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 | 李小马 运营编辑 | 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 | 崔崔 片头音乐 | 钱子恒 片尾音乐 | Bella Ciao performed by Yves Montand 视觉顾问 | 孙晓曦 视觉指导 | 汐和 平面设计 | 心心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2h 2m

Trailer

4.6
out of 5
55 Ratings

About

跳岛FM(Talking Literature)是一档文学播客,一份可以听的文学生活杂志。节目每周更新,由中信出版集团出品。2020年创立至今,已入选苹果播客“年度编辑推荐”、小宇宙“年度热门播客”、新周刊“年度十大推书人”等知名奖项。

More From JustPo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