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集

《不合时宜》是一档由三个生活在不同时区的(前)媒体人共同创作的播客节目。 微博: @不合时宜 TheWeirdo

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TheWeirdo

    • 社会与文化
    • 3.8 • 1,580 个评分

《不合时宜》是一档由三个生活在不同时区的(前)媒体人共同创作的播客节目。 微博: @不合时宜 TheWeirdo

    当艺术家介入社会

    当艺术家介入社会

    【主播的话】
    当艺术家在公共空间进行创作,ta需要对其作品的意涵进行阐释吗?尤其是在使用了强烈的表现符号,把不同的元素邀请进入陌生的语境之后。
    我们又如何理解社会介入艺术(Socially engaged arts)呢?它往往都会表现社会、政治和文化议题,旨在引发思考,激发对话。它有着怎样的渊源,仰赖怎样的土壤?难道存在着一种不跟社会互动的艺术创作吗?
    我们邀请来两位艺术家朋友,一起聊聊艺术和公共对话。我们从城市公共空间里的涂鸦创作谈起,聊到班克斯、巴以隔离墙和艺术家的行动,艺术和行动的区别,最终我们真正关心的还是,在当下这个时代,艺术何为?艺术家何为?
    不多说了,都在节目里啦。
    【本期主播】
    孟常 (@孟常)
    王磬(@王磬)
    【本期嘉宾】
    李维伊,艺术家
    葛宇路,艺术家
    【本期剧透】
    06:30 艺术从业者看到涂鸦后第一时间什么反应?
    09:50 艺术家在调用非常强烈的表现符号时,要比较谨慎
    18:27 艺术家应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释吗?
    44:27 涂鸦艺术在不同的语境和空间里
    1:10:20 如何区分艺术和行动?艺术是开放讨论的。难道存在一种不介入社会的艺术吗?
    1:25:35 涂鸦和公共空间:班克斯、列侬墙
    1:29:10 厕所里的涂鸦创作和表达
    【延展资料】
    8月12号至9月17号,李维依个展《险作》在青岛西海美术馆展出
    感谢专业生发品牌【达霏欣】对本期节目的支持,米诺地尔认准达霏欣。需要购买达霏欣米诺地尔的听友,请直接点击https://s.tb.cn/c.0vq2cu,直击618限时活动价
    【本期音乐】
    片头:Luiz Bonfá - Reflections
    片尾:Luiz Bonfá - Rain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 1 小时 53 分钟
    人类的未来,会在欧洲吗?

    人类的未来,会在欧洲吗?

    【主播的话】
    今天是一期串台节目。Qing去播客友台“看理想圆桌”做了个客,一起对谈的还有知名作家、时事评论员杨照老师。
    这次对谈的主题是欧洲。我们认为,欧洲提供了一个跟美国不一样的西方样本。杨照老师的个人经历,也跟欧洲和美国在不同时期里发生过交集。他出生于台北,八十年代就曾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他后来回到台湾,在媒体圈、文化圈、知识圈都有广泛的涉猎,近年来他也不时在欧洲旅居。杨照老师关注的重点之一,是现代思想的脉络与现代问题的由来。在何种层面上,欧洲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别样的参考?欧洲人的探索、尝试给出的解法、曾经摔过的跟头,又在何种维度上与我们中国年轻人当下的处境相呼应?我们与杨照老师和主播颠颠的这场聊天,希望探讨这些问题。
    【本期福利】
    看理想《欧洲折叠:无限人生书单第13季 | 王磬主讲》https://shop.vistopia.com.cn/detail?id=322 
    我们会在小宇宙的评论区抽取五位朋友送出这档节目的免费收听码。
    【本期音乐】
    Béla Bartók,Caio Pagano - Evening in the countryside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看理想圆桌、方改则
    【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长期开放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

    • 1 小时 38 分钟
    昆德拉的遗产:想象一种不媚俗的生活

    昆德拉的遗产:想象一种不媚俗的生活

    【主播的话】
    2023年7月11日,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因病去世,享年94岁。昆德拉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巨匠,从布拉格到巴黎,他用捷克语和法语书写了存在、身份、历史、记忆等永恒议题。作为一个不愿被称作“流亡作家”的作家,昆德拉试图抵抗外界对他个人身份的标签化,尽管他的作品源自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但不仅仅映照出了冷战时期的欧洲社会现实,更折射出人之为人普遍的情感与追求。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昆德拉的名字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密切相关。自昆德拉在80年代首次被引入中文世界,他的作品吸引了几代中国读者。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晓东,来聊一聊昆德拉的作品何以引人入胜,又为何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多次失之交臂,当我们将他的作品重新置入当代的语境中,阅读昆德拉对于读者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孟常(微博@孟常)
    【本期嘉宾】
    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业领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20世纪外国小说。
    【本期剧透】
    04:48 听到昆德拉去世的消息,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他对不同年代的中国读者意味着什么?
    14:55 昆德拉对于“小说精神”的定义:模糊性和相对性
    18:14  欧洲社会如何纪念昆德拉?
    26:29 《一个被绑架了的西方或中欧的悲剧》与当下欧洲的地缘政治张力
    31:28 捷克作家、法国作家还是欧洲作家?昆德拉的身份认同以及不同语言作为载体对其美学风格和文学主题的影响
    38:31 是昆德拉错过了诺奖还是诺奖错过了昆德拉
    44:09 昆德拉的作品能否进入《西方正典》?“布拉格时刻”与昆德拉的历史观
    56:28  什么是“媚俗”(kitsch,又译“刻奇”)?批判媚俗是否也成为一种媚俗?
    1:09:42   昆德拉作品中的性别意识——扮演上帝的作者能超脱性别吗?
    1:32:31 不媚俗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昆德拉作品中的哲学思考
    1:41:26 始于八十年代的“昆德拉热”——中国读者在几十年间如何阅读昆德拉
    【延展阅读】
    吴晓东著,《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
    【本期音乐】
    片头:Gerd Berg,Jordi Savall,Ton Koopman - Sonata for Viola da Gamba in G Minor, BWV 1029:II. Adagio
    片尾: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Renato Sellani - Intro to valzer, Op. 69, No. 1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文案整理】高铂宁
    【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长期开放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do

    • 1 小时 48 分钟
    旅居荷兰这些年: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度?| 在异乡03

    旅居荷兰这些年: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度?| 在异乡03

    【主播的话】
    在中文语境中,荷兰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国家。在“郁金香王国”和“风车王国”的文化符号之外,异乡人在荷兰的真实生活体验要丰富得多。作为17世纪的“欧洲马车夫”和现代金融业的起源地,今天的荷兰深具开放多元的特质,但荷兰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政策并不完美,新移民仍然可能在就业住房等方面遭遇来自主流社会的区别对待。
    「在异乡」系列的第三期,我们分享了各自在荷兰的居住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荷兰开始“feel at home”,自己也走向了新的人生阶段,对在荷兰的生活又有哪些新的感触?旁人的生活见闻或统计数据无法涵盖一个地方的全部,探索、寻找和打造自己最理想的居住地,是一条漫漫长路。
    ⭐️⭐️ 请大家记得帮我们填写调查问卷哦 ⭐️⭐️
    【问卷链接】https://www.wjx.cn/vm/tVl0jYM.aspx#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孟常(微博@孟常)
    【本期剧透】
    04:57 若含分享通过伊拉斯谟项目(Erasmus Programme)在荷兰求学的经历
    11:52 荷兰的天气、食物、语言与“自由城邦”特色
    23:25 为什么人们选择来到荷兰?荷兰社会独特的野心
    31:55 非欧盟移民在荷兰签证、招工和住房面对的一系列问题 
    38:46 什么是荷兰的Search Year Visa
    40:57 孟常上一次离开荷兰的原因
    46:03 荷兰的种族议题与常见的移民国家有何不同?
    59:53 新鲜感逐渐褪去之后,对荷兰社会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1:09:28 无论你身在何方、走向何处,人生没有一劳永逸的解法
    ⭐️【本期福利】⭐️ 
    看理想《欧洲折叠:无限人生书单第13季 | 王磬主讲》https://shop.vistopia.com.cn/detail?id=322 
    我们会在参与了问卷填写的朋友们中抽取五位,另外在小宇宙的评论区再抽取五位朋友,总共十位,送出看理想节目的收听码。
    【本期音乐】
    片头:土岐英史 - Lullaby For The Girl
    片尾:土岐英史 - Darkness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文案整理】高铂宁
    【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长期开放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do

    • 1 小时 23 分钟
    社区是孤岛时代的索引

    社区是孤岛时代的索引

    【主播的话】
    生活在现代社会,“社区”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存在。“社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19世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与“社会”相对,它指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群组合。到了后来,它又扩展为因为共享共同的价值观、志业、文化、身份、爱好的人群聚集而成的社会单位。
    现代社会似乎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社区可能。居住的地方有小区,下班后有常去的健身房,手机里有可以随时扯淡的微信群。一方面,从天边到附近,似乎时时处处都可以与人发生联结。但另一方面,人们的孤独感也愈发强烈。钢筋水泥筑成的社区中,可能在同一个楼里共住好几年也不知道对方是谁。孤独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病症,在英国,甚至还设立了“孤独大臣”,以帮助人们应对孤独的情绪。
    #生活在熟视无睹的瞬间,生活在孤岛时代,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社区、如何重新发现生活?又如何重塑附近、如何眺望远方?
    嘈杂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到生活本身。7月18日至8月6日,小红书邀请七档中文播客,发起「投入真实生活」计划,一起重新审视、理解、投入生活,探讨自我、时代和生活的关系。让我们亲身入场,去触摸,去跌倒,去胜利,去用生活重塑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应该被记录。唯有自己,是生活的创造者,也是最忠实的观众。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剧透】
    02:14 若含分享旅游时与土耳其房东的小故事
    10:45 磬分享在鹿特丹寻访新居附近咖啡馆的体验
    15:11 了解他人的社区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动力和决策背后的原因19:49 “社区”概念在中文和英文里的区别
    24:51 欧洲的社区实践:阿姆斯特丹救助本地无家可归者的公益组织和伦敦新园老年女性共居社区
    31:27 主播现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个社区
    34:49 真人博主引发的共鸣与小红书何以成为很多用户的搜索引擎40:18 三位主播在小红书上关注的最奇怪的博主是?
    40:23 一个好社区的定义和一个好伴侣的定义是相似的
    47:20 “同温层”和“圈子”的区别48:00 对宜居城市的评判标准会随着人生阶段而变化,小红书可以提供多元视角59:35 从奥斯曼土耳其的余烬伊兹密尔谈起:社群的遗产如何才能保留下来?
    【本期音乐】
    片头:Daniel Barenboim - Nocturne No.5 in F sharp, Op.15 No.2
    片尾:Martha Argerich - 24 Préludes Op.28 : 15. In D Flat Major ("Raindrop")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 1 小时 6 分钟
    热浪、危机和城市韧性,极端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威胁

    热浪、危机和城市韧性,极端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威胁

    【主播的话】
    最近你那里热吗?最近北京的高温天气不断登上新闻头条。
    事实上,不止是北京,极端天气已经成为了全球普遍存在的气候危机,在南欧一些地区的局部气候甚至高达了 46 度。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之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本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两位专家,与我们一起对谈在极端天气,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可以行动的解决方案以及城市韧性等话题。极端天气是气候危机发出红色预警的开始。在最后的窗口期,如果人类不采取行动,我们还将不断面对比极端天气更为严重的气候灾难。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刘君言
    绿色和平城市气候风险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博士
    张驰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教授,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的副主任
    【相关阅读】
    《与“洪”共存—— 中国主要城市区域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未来情景预测》报告
    https://www.greenpeace.org.cn/wp-content/uploads/2021/07/city-climate-risk-report-2021.pdf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共同发布,对中国东部沿海主要城市集群区域面临的高温灾害和暴雨灾害进行系统性评估。
    《高温天气下户外极限运动及探险活动指南》:http://www.ttbz.org.cn/StandardManage/Detail/69773/
    该指南标准提供了高温天气下户外极限运动及探险活动中的热指数计算与风险等级、运动的热暴露风险等级、预警等级及应对指南、风险人群、基本要求、现场急救措施,为中国人群户外科学运动的适宜环境温度、湿度提供了指导,有助于发布高温天气下户外极限运动及探险活动的热风险预警、提升运动人群的防暑能力、保障全民户外探险及极限运动的安全健康。
    配套的微信小程序,只需点击城市、年龄、运动项目,就能快速获得高温运动等级和安全指示,方便大家科学合理地开展户外运动,降低高温下的热疾病概率:
    《2022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ub/article/PIIS2468-2667(22)00224-9/fulltext#main-menu
    柳叶刀:气候变化威胁着我们未来几十年内的健康和生存:
    https://mp.weixin.qq.com/s/mNnT51tvCJtQw6DZxZjpPA
    1955年至2021年年底,温室气体将3.74×10(23)焦耳的热量束缚在海洋与大气中,这相当于62.3亿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正在关闭的窗口期——气候危机急需社会快速转型》:
    https://wedocs.unep.org/bitstream/handle/20.500.11822/40874/EGR2022.pdf?sequence=1&isAllowed=y
    报告显示,自2021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COP26会议以来,各国的最新承诺对预测的2030年排放量的影响微乎其微,我们离《巴黎协定》将全球变暖限制在“远低于2℃,最好是1.5℃”的目标还很远。目前的政策表明,到本世纪末,气温将上升2.8°C。就有条件和无条件的承诺而言,实施目前的承诺只能将本世纪末的温度上升降低到2.4-2.6℃。
    【本期剧透】
    08:21 从气候专家的视角,如何看待当前气候变化对于我们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18:44 真正到了热射痛的环节以后,死亡率高达60%-80%
    28:44 2021年高温给中国带来的劳动力损失已经超过了同年国防军费的预算支出
    43:17 受到气候的相关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人中,有80%是女性和孩子
    56:18 回归到个人身上,可以为气候变化做些什么?
    01:03:47 越来越多人参与公众和社群动员,是我们做气候研究倡导的动力
    【本期音乐】
    片头:Béla Bartók,Caio Pagano - Evening in the countryside
    片尾:Luiz Bonfá - Rain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卓然

    • 1 小时 12 分钟

用户评论

3.8(满分 5 分)
1,580 个评分

1,580 个评分

吖吖a2

喜欢主持人若含

很喜欢主持人若含,真诚又深刻,很打动我。

Saerhjk

有点端着了

主播尤其是王磐总是给人很端着的感觉,说话自然生活化一点会听起来更舒服

不吃冒菜吃香锅

吐字不清,舌头捋不直,参杂外语太刻意

女主播舌头捋不直吗?去国外把舌头弄坏了啊?哈哈哈
另外参杂外语我可以理解,但是很明显刻意为之,而不是自然而然语境脱口而出那种,显得不伦不类的

@@categoryName@@类热门播客

JustPod
中信出版·大方
Withinlink
东亚观察局
JustPod
JustPod

你可能还喜欢

ETW Studio
JustPod
看理想新媒体部
Cyberpink
东亚观察局
番薯剥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