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 集

跳岛FM 中信出版·大方
-
- 图书
-
-
3.7 • 747 个评分
-
跳岛FM(Talking Literature)是一档文学播客,一份可以听的文学杂志。节目每周三更新,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入选“苹果播客2020年度编辑推荐”。
-
164 【自由潜水】我是恋爱脑,我当数字游民养你!(不是
甚至不必亲身经历,单看看打工人疲惫的眼睛,就可以想见,工作难免搓磨意志;只听听千百年的苦情歌,也可以揣测,爱情多半惹人心伤。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工作颂歌》里写:“并不是说工作和爱情不能给人愉悦感,问题在于这两件事基本不可能给人成就感。” 好好工作,好好恋爱,这样朴素的人生愿望能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反而一提起就焦虑?本期「自由潜水」读书会,主播何润哲、广岛乱、宝婷拉来好朋友栗子,试图群策群力,在思想家的金句里找到以下人生命题的答案:
💭 要不要把爱好当工作?
💭 不想上班了,但自由职业真的自由吗?
💭 什么是“恋爱脑”?不顾一切的爱为什么不流行了?
💭 搞钱和搞对象天生是矛盾的吗?
从面包聊到爱情,我们发现:“二选一”是个伪命题,金钱与情感早就纠缠不清。如今的狗屁工作,不仅要求打工人精通excel,最好还能够机关算尽彼此假笑。这种大卫·格雷伯口中的“阐释性劳动”,是独属于权力下位者的苦役,到头来,我们只能代偿性地在亲密关系中索要一丝丝“情绪价值”,以抚慰疲惫的心灵。陷入现代性死循环的缺爱当代人,有可能逃离情感商品化的宿命吗?
【本期潜水成员】
宝婷,《不可理论》播客主理人,自由作者。(豆瓣和微博ID:tifanie)
何润哲,跳岛FM策划人,译者。缓慢社会化中。(社交平台ID:烧酒哲)
广岛乱,跳岛FM策划人,影像创作者,社交平台同名。
徐鲁青(栗子),记者,街溜子
【时间轴】
03:20 离职之后怎么更忙了:逃离了工位,焦虑感为何依旧如影随形
13:45 竟然有人拒绝钱多事少的工作?这福气给你你要吗?
25:38 “并不清贫的独身女学生是最幸福的一种生活”: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延续这种幸福
39:02 把爱好当工作之后的两种可能结局 & 来自本雅明的启发
47:42 在批评“恋爱脑”之前,首先要问为何对女性而言恋爱成了高风险行为?
53:19 《装腔启示录》:有班要上的两个人怎样玩转爱情游戏
58:42 曾经的爱是“坠入爱河”,如今的爱是“谁先动心就输了”
64:05 情绪是价值,也是劳动:为秀才一掷千金的她 VS 为家庭操心的她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宝婷提到的关于“倦怠社会”的视频播客
书籍
《倦怠社会》《爱欲之死》[德] 韩炳哲
《毫无意义的工作》《规则的悖论》[美] 大卫·格雷伯
《世界大笨蛋反叛手册》[日] 松本哉
《作为生产者的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工作颂歌》[英] 阿兰·德波顿
《权力主义人格》[德] 西奥多·阿多诺
《冷亲密》[法] 伊娃·易洛思
《硬派工作》[日] 见城彻/ 藤田晋
《简单的激情》《写作是一把刀》[法] 安妮·埃尔诺
《漫长的星期六》[美] 乔治·斯坦纳/[法]洛尔·阿德勒
《爱的艺术》[美] 艾洛希·弗洛姆
《将熟悉变为陌生》[英]齐格蒙特·鲍曼 / [瑞士] 彼得·哈夫纳
影视
《装腔启示录》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后期剪辑】Viann
【片头音乐】AURA.Pote
【片尾音乐】AURA.Pote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
163 和晓宇谈出路:废墟之上,必须保卫世界丨独上阁楼
9月11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首轮核污水排放完毕。洋流与季风的轨迹逼迫我们再次反思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本期「独上阁楼」,主播柏琳请来刚刚结束一轮国际旅行的青年作家晓宇,和他一起聊了聊废墟之上,普通人如何夺回想象世界的权利。
作为常年穿梭于冲突地带的危机亲历者,这个夏天,晓宇再次目睹普通人如何在战火未熄的城市生活。人们在白天散步,按下人行道旁被写上“重启世界”的按钮,然后在夜晚躲避随时可能到来的空袭。然而,在警报的间隙间与当地人交谈时,晓宇却收到不少关于东亚局势的提问。这份略显老派的、对远方与世界的关心,也被他带入了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水下之人》中。
“保卫世界”,是否已经成了少数人的话题?当下的现实主义是否已经软弱到不敢想象一个更大的世界了?当“我仅代表我自己”成为一种普遍的自觉,“改变世界”的愿景也退缩为“改变自己”,这种不断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会是我们每个人最终的出路吗?
【本期嘉宾】
晓宇,青年作家、学者,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出版有非虚构作品《利马之梦》,小说《水下之人》等。
【本期主播】
柏琳,独立记者,青年作家。著有《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目前正进行巴尔干半岛历史文化的系列写作。
【时间轴】
03:53 晓宇的旅途见闻:在战后的基辅遇见“重启世界”的按钮
09:15 《水下之人》是一部……科幻/历史/间谍/知识分子小说?
15:08 为什么说当下的小说普遍是软弱的?什么是勇敢的写作?
29:14 所谓“世界文学”,可不是法国文学中国文学德国文学的拼盘杂烩
38:23 再谈“世界主义”:来自乌克兰普通人的启示
44:04 “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可能是绩效社会和规训社会的双重陷阱
51:32 “知识分子”也不过是普通人,普通人何必为难普通人!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人名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代表作有《小径分叉的花园》《沙之书》等。
罗贝托·波拉尼奥(1953-2003):智利著名诗人、小说家。代表作有《荒野侦探》《2666》等。
石黑一雄(1954-):日裔英籍小说家,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远山淡景》《浮世画家》《长日将尽》等。
韩炳哲(1959-):韩裔德国新生代思想家。代表作有《爱欲之死》《倦怠社会》等。
书籍
《将熟悉变为陌生》[英] 齐格蒙特·鲍曼 / [瑞士] 彼得·哈夫纳
《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水下之人》吕晓宇
《身份》[捷克]米兰·昆德拉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位置》[法]安妮·埃尔诺
影视
《大鼻子情圣》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阁楼客
【后期剪辑】KIMIU
【片头音乐】DTlina - LoFi Chill
【片尾音乐】AURA.Pote - Lazy Man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
162 一起读《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不被当作一流作家也没关系
时隔一年回归,经典重读栏目「一起读」选择了一位大师地位尚且存疑的作家——村上春树。
“我对仅仅因为《挪威的森林》就热烈喜欢或热烈讨厌他的读者没有好感”——本期专业读者张定浩的这句话,想必也是不少村上书迷的心声。在很多人看来,最能体现村上春树写作功力的作品,不是百分百的青春爱情小说,而是采用双线叙事,更加复杂也更加难读懂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为什么说《世尽》是村上最优秀的作品?作为一个小说家,村上春树的过人之处在哪里?为什么他好像总在写同样的故事,又总是能抓住我们的心?本期「一起读」,“很难再为村上式文艺男主角心动了”的普通读者何润哲、“多年后重读发现村上的确厉害”的专业读者张定浩和“实话说青春期的确感染过村上热”的飞行读者渡边,三个人从这本村上代表作聊起,分享了各自对村上春树的复杂情感。
正如张定浩在节目中所说的,文学的群山需要卡夫卡这样的高峰,但村上春树的魅力可能并不是高山仰止的那一种。恰恰是他的轻盈和舒适一再勾起我们重读的欲望,也让我们愿意原谅他的保守、不够诚实和小玩笑。毕竟,谁会去责怪一家时不时就想光顾的菜馆,风味总是一成不变?
【本期嘉宾】
张定浩,供职于《上海文化》杂志,著有《爱欲与哀矜》《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山中》等。
渡边,编辑,B站读书up主。
【本期主播】
何润哲,跳岛FM策划人,译者。缓慢社会化中。
(社交平台ID:@烧酒哲)
【时间轴】
02:23 多年后重读村上的感想:“……他确实很厉害,我也没有太大进步”
10:37 用三个关键词形容村上春树的御用男主角
19:35 对村上style的困惑:一个人怎么可能一边对抗资本一边热情消费黑胶唱片?
30:10 有点羞耻地承认,中二时代我们都被“不主动”的文艺男青年吸引过
37:57 环绕独角兽小镇的“墙”代表着什么?村上春树为什么对“墙”有执念?
46:39 再次思考“鸡蛋与高墙”:站在鸡蛋这边,意思是说要“以卵击石”吗?
50:05 世界尽头的故事,在新作《城市与其不确定的墙》里还有延续?
53:18 村上春树算是经典吗?作为一个小说家,他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
「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系列节目由跳岛FM和上海译文共同策划。
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村上春树精装长篇的全新修订版,重新系统梳理译本,消除旧译与当下的“时间差”,带读者再次领略村上春树的文学魅力。新版采用企鹅vintage和国际知名插画师诺玛·巴尔合作的经典封面,黑白红的简约设计以极其实验性的方式将村上春树潮流又怀旧的风格转化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个夏天,跳岛用三期节目陪你一起潜入村上春树的“冷酷仙境”,到“世界小镇”里追寻这位明星作家的创作轨迹。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名
雷蒙德·卡佛(1938-1988):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代表作有《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大教堂》等。
雷蒙德·钱德勒(1888-1959):美国著名推理小说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有《漫长的告别》《长眠不醒》等。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美国著名作家、编剧。“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夜色温柔》《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亨利·米勒(1891-1980):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等。
今泉力哉(1981-):日本导演。代表作有《一首小夜曲》《千寻小姐》等。
埃里克·侯麦(1920-2010):法国著名 -
【私人阅读史】梁捷:这届年轻人的新四大名著真的不行
《活着》《三体》《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这四本书,构成了本期节目嘉宾梁捷眼中霸榜当代大学生书目的“新四大名著”。
本期节目录制于一间神似美国禁酒令时期秘密小酒馆的临时办公室。受邀来分享自己「私人阅读史」的嘉宾梁捷,是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副教授,也是主播方岩心目中“与那些网红经济学家都不一样的”一位资深文学读者。
作为一名老师,梁捷惊讶地发现自己的阅读品味已和当下的学生们渐行渐远。年轻时钟爱的王安忆、韩少功,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并不热门,更不用提他因印度研究而结缘的诺奖作家奈保尔,也属于小众趣味。想和学生们安利林棹的《潮汐图》或是金宇澄的《繁花》,却总觉得有千般好处,不知从何说起。
分众时代,年轻人的文学审美反倒愈加趋同了吗?更多好书无人问津,是该怪信息茧房,还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有杀伤力的“痛感”文学,已经彻底让位于表面凶残实则安全的花样爽文了吗?方岩和梁捷坐下来好好聊了聊他们眼中这套“新四大名著”的问题之所在。
【本期嘉宾】
梁捷,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近著有《调适与维新》《看!这就是经济学》等。
【本期主持】
方岩,文学博士,《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
【时间轴】
05:32 《叔叔的故事》:“人为什么要读小说?”这个问题,王安忆给了我答案
11:08 《幽暗国度》:用奈保尔观察印度的视角来反观自己的家乡,会发现什么?
17:38 《繁花》《潮汐图》:方言写作不仅在挑战读者,也在挑战北方话中心主义
29:50 《活着》:余华笔下的苦难对于读者而言反而是安全的
45:50 《三体》:如果拯救地球的未来只是为了复活历史的幽魂,那毁灭吧!赶紧的
51:32 《平凡的世界》:小镇青年的出路怎么会是“和领导的女儿谈恋爱”?
57:56 《斯通纳》:平凡中年(男)人的英雄主义,就是他的模样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吴亮(1955-):著名文学批评家。代表作有《文学的选择》《批评的发现》等。
孙甘露(1959-):著名先锋作家。代表作有《访问梦境》《信使之函》《千里江山图》等。
阿城(1949-):著名作家、编剧。代表作有《棋王》《刺客聂隐娘》等。
沃尔夫冈·顾彬(1945-):德国著名汉学家、诗人和翻译家,以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思想史为主要研究领域。代表作和译著有《中国诗歌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鲁迅选集》六卷本等。
作品
《叔叔的故事》王安忆
《马桥词典》韩少功
《心灵史》张承志
《幽暗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英]V.S.奈保尔
《繁花》金宇澄
《潮汐图》林棹
《在细雨中呼喊》《十八岁出门远行》《许三观卖血记》《兄弟》《文城》余华
《乡土中国》费孝通
《斯通纳》[美] 约翰·威廉斯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阁楼客
【后期制作】Flo
【音乐设计】钱子恒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玛丽昂 -
往期回顾丨133 论教师:网课的窗口无法耕耘灵魂 | 沙仑的玫瑰
即将到来的9月1日会唤起多少人的开学记忆?离开校园之后,你还记得在暑假最后几天抓紧时间狂欢的快乐吗?在暑热将歇的夏末,我们邀请大家来重温去年这期“论教师”的专栏节目,一起来探寻教育和学习的意义。
在这里也顺便和大家预告一下,小小休息之后,包慧怡、陈杰、姜林静三位老师即将回归岛上,敬请期待!下一期「沙仑的玫瑰」将会从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经典作品《恋情的终结》聊起,欢迎感兴趣的听友们预习起来!
上了三年网课,我们是不是都快忘了坐在教室里,师生面对面的感觉?同样深受赛博课堂之苦,复旦大学外语学院的三位老师包慧怡、陈杰和姜林静选择以“教师”这个话题来开启专栏「沙仑的玫瑰」的新一季。
从循循善诱的孔夫子到不相信书面文字的苏格拉底,从不卑不亢的家庭女教师简·爱到畸恋“养成系”的光源氏,文学中的教师形象光谱是如此之广,有天使,也有恶魔。
在今天,考证、考公、考研逐步成为无数年轻人大学生活的重心,大学教师则疲于应付形形色色的表格和指标,“越来越像个计件工人”。这样无奈的现实,促使我们反思那些最古老的关于教育的美好神话。
在100人的大课因材施教是可能的吗?要尊重个体的自由,老师是该放养还是管束学生?回溯教育的传统,伊壁鸠鲁建立“花园学校”,倡导师生共同生活;蒙田提醒我们“警惕知识”;雅斯贝尔斯强调要“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们所描述的师生关系远非学识的机械灌输,而更接近节目中姜林静所引述的那个古老的希腊神话:在追寻智慧的道路上,女神手持明镜时时自观,如履薄冰。
教育的功能或许正是一种灵魂和灵魂之间的相互映照,是平行的亦师亦友,而非垂直的为师者尊。
【客座主播】
包慧怡,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著有《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文集《缮写室》等。
陈杰,索邦大学法语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法语系副教授。著有《十七世纪法国的权力与文学》《法国古典主义诗剧批评本》。
姜林静,海德堡大学德语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德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语文学中的政治神学,德奥文学与古典音乐的关系。
【时间轴】
02:56 从黑塞的《玻璃球游戏》谈起:德国文学中的恶魔教授与天使启蒙者们
08:40 苏格拉底的“阿多尼斯花园”寓言:真理无法通过纸面上的文字传递
18:20 老师应不应该管束学生?因材施教是过时的乌托邦理想吗?
19:42 教学作为一种布道:两种教学空间(讲台式的,讨论班式的)和遗失的神圣阅读传统
28:26 师生同行终有时,短暂的集体生活最终是为了教会人如何孤独地生活在世上
37:31 “不卑不亢”的家庭教师简·爱:处于阶级不对等中的师长权威
39:52 当知识的权力结构扭曲情感关系:《米德尔马契》《痴人之爱》和光源氏情结
55:52 理想教育的寓言:手持明镜,如履薄冰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代表作《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杰出代言人。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 - 270),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奥古斯丁(354-430),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马修·阿诺德(1822-1888),英国诗人、翻译家、评论家。代表作《文化与无 -
161 当你在凝视鸟的时候,鸟没空鸟你|东来&曾妍
此刻,你所在的地方能听见鸟叫吗?是哪种鸟儿在唱歌?
对于广大的观鸟爱好者来说,尚未结束的炎炎夏日并不是最好的季节。浓密的林荫为鸟儿的繁殖提供了庇护,也遮挡了人类好奇的视线——于是,沉迷观鸟已久的主播肖一之终于游回岛上,邀来设计师曾妍和小说家东来两位同好,从林中的鸟聊到书里的鸟,也聊聊观鸟过程中的人类百态。
如今,观鸟被称为“没有杀戮的狩猎”,但是回到18世纪,瞄准鸟类的可不是望远镜。在博物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快乐背后,人类的小爱好对自然的影响也难以估量。摘下人类中心主义的滤镜,用观鸟的方法反观人心,又会看到怎样的物种多样性?人类观察自然的精度不断提高,城市化却不断侵吞着鸟类的生存空间。“久在樊笼中”的城市人,真的能在人造景观中“复得返自然”吗?
【本期嘉宾】
曾妍,设计师,Wild Trims野裁 主理人之一。
东来,青年作家,已出版短篇小说集《大河深处》《奇迹之年》。
【本期主播】
肖一之,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时间轴】
02:06 聊聊“初恋鸟”:与鸟一见钟情,或因鸟小鹿乱撞
19:30 观鸟博物的智识性快乐,源自18世纪以来强大的启蒙知识体系
22:20 观鸟的社会史:从贵族的生境标本到普通人父辈的退役望远镜
32:37 来不及用镜头拍鸟有什么关系?用眼睛看到就够了!
38:34 大自然不会区分“普鸟”,观鸟人内部却存在“物种多样性”
45:40 “鸟书”大推荐:观鸟之后,所有的书读起来都不一样了
61:10 “最基础的环保,就是意识到自己的小爱好会对自然造成大影响”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作品及相关名词】
人名
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1963):美国自白派诗人的代表,继艾米莉·狄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代表作有《巨人及其他诗歌》《钟形罩》等。
谢默斯·希尼(1939-2013):爱尔兰诗人,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电灯光》等。
特德·休斯(1930-1998):英国诗人。代表作有《雨中鹰》《乌鸦之歌》等。他的诗集The River 收录了节目中提到的诗歌"The Kingfisher"。
林棹(1984-):中国内地作家。代表作《流溪》《潮汐图》。
书籍
《无极形》[爱尔兰]科伦·麦凯恩
《镜与光》[英] 希拉里·曼特尔
《队列之末》系列小说[英]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
影视
《队列之末》
《翠鸟河日记》
《观鸟者:中央公园效应》
观鸟术语
巢拍:不文明的观鸟行为,为便于观鸟和拍摄,故意剪去遮挡视线、影响构图美观的树枝。
加新:增加自己没看到过的新鸟种。
鸟类名称
普通翠鸟(打鱼郎、打鱼雀):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其体长约16-17厘米。分布广泛,除中国西北部分地区外,可见于其他各省,被中国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鸺鹠(xiū liú):俗称小猫头鹰。我国南方普遍分布的一种小型鸮类,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鹊鸲(qú):雀形目鹟科鹊鸲属鸟类,俗称四喜、猪屎渣,分布于亚洲东部。在中国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白头鹎(bēi):鹎科鹎属鸟类,别名有白头翁、白头婆、淡臀鹎、中国鹎等。额至头顶黑色,虹膜褐色,眼至后枕白色,耳羽后端具一小白斑,髭纹黑色。在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
戴胜(臭咕咕鸟、香香鸡):“毛冠俱有文采,如戴花胜,故呼戴鵀,又称戴胜”。中等体形,色彩鲜明,头、颈、胸淡棕栗色。平时羽冠低伏,惊恐或激动时羽冠竖直。
乌鸫:雀形目鸫科鸫属
用户评论
唉,本来看了评论还在想能差到哪去,结果
真的醉了,我喜欢的余明锋老师都听不下去,这主持人真的不懂讲话,绕来绕去的,两个人思想都不是一个层次的,挺着真的很累
观众的评价,你们值得
这个节目我是第一次听,开头主持人和嘉宾说自己被观众讨厌,我还很疑惑,听完之后,只能说观众的眼睛真是雪亮的。
关于年轻人新四大名著这期,两个自以为是的人居高临下的发表一些自以为是的观点,你们比作者本人都懂他们写的是什么,简直是两位当代文学大师。
喜欢真心吐槽的节目
谈新四大名著这期,听着实在是太爽了。对于三体的评价真的是一针见血,曾经四次鼓起勇气读三体,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真的无法忍受那种强烈的心理不适。另外,啥时还能像去年一样组织肖一之、于是老师等嘉宾来自由潜水?